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代文宗

一代文宗

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文化宗师。徐陵(507-583年)字孝穆,东海郯(tán谈)(今山东郯城)人。梁时官东宫学士,陈时历任尚书左仆射(yè夜),丹阳尹,中书监。陈文学家,他为人聪慧,名僧宝志上人称之“天上石麒麟”,8岁能属文,12岁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性格奔放有口才。齐送萧渊明回梁为梁嗣,王僧辩拒境不纳,渊明往复致书均为徐陵所撰。自陈创业,文檄(xí席,古时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军书及禅(shàn扇,禅让,古代帝王让位给别人。)授诏策,皆出自徐陵之手。《九锡》(锡:赐。古代帝王赐给有大功或有权势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物品。)文写得最好,遂成为受众人宗仰的文章大家。陵虽才高,并不傲物,奖掖后学不知疲倦。世祖、高宗时国家每有大的著作任务都由徐陵起草。其文能突破旧体式,构思严密,剪裁巧妙,多有新意。往往一文出手,就被人们传写成诵,影响所及遍于华夷,并且家藏其文本。后经战乱多散失,仅存者30卷,另编有《玉台新咏》行于世。后世多用以比喻对文化有大贡献的人。

【出典】:

陈书》卷26《徐陵传》335页:“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禅授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jīn今,自以为贤能)物,未尝诋(dǐ底,毁谤)诃(同“呵”,呵斥)作者。其于后进之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jī机,缝合)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后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三十卷。”

【例句】:

唐·李善注引《续晋阳秋》:“(许)询(孙)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化之。”


偏正 文宗,指代诗文为众人所师事的人物。为当代文坛的宗主。《南史·徐陵传》:“自陈创业,文檄军书及受禅诏策,皆陵所制,为~。”△褒义。多用于说明文学巨匠。→一代宗师


【词语一代文宗】  成语:一代文宗汉语词典:一代文宗

猜你喜欢

  • 虚左迎

    源见“信陵虚左”。指礼遇宾客。《新唐书.王维传》:“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 薛诸王待若师友。”元戴良《题何监丞画山水歌》:“海内画工亦无数,才似何侯岂多遇。权门贵戚虚

  • 燔燎

    祭天。天高难达,故燔柴以祭,使烟上通于天。《周礼.春官.大宗伯.禋祀》郑玄注:“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烟,所以报阳也。”燔( ㄈㄢˊ fán 凡):通“焚”。【词语燔燎】   汉语大词典:燔燎

  • 同梦

    《诗.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毛传:“古之夫人配其君子,亦不忘其敬。”郑玄笺:“虫飞薨薨,东方且明之时,我犹乐与子卧而同梦,言亲爱之无已。”后用为夫妻情深之典。柳亚子《席上赋赠蔡贤初将

  • 碧鹳雀

    《新唐书.裴宽传》:唐代裴宽为人廉洁自重。有一次有人不明不白地送给裴宽鹿肉,裴不受,又无法退回,就挖坑把鹿肉埋掉了。当时韦诜正假日登楼,望见有人埋物,问之,裴宽道:“宽不以苞苴污家,不敢自欺,故瘗之。

  • 载同归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据《史记》述周文王在渭水之阳遇姜太公,十分欣赏他的才能,用车载他一同回朝,拜为师。后遂用为择

  • 牧羊臣

    源见“苏武节”。指苏武。唐崔湜《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词语牧羊臣】   汉语大词典:牧羊臣

  • 捉衿肘见

    同“捉衿见肘”。明杨慎《丹铅总录.境逆乐真》:“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弦歌于绝粮之余,以致捉衿肘见而歌商声,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乃为境之逆而乐之真耳。”见“捉衿见肘”。【词语捉衿肘见】  成语:捉衿肘见

  • 叹为观止

    亦作“叹观止矣”。叹,赞叹;观止,尽善尽美。形容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与伦比。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国大夫请他观赏风、雅、颂乐曲和各种舞蹈。季札逐一进行评论。当看到虞舜时所作的韶箾乐舞时

  • 出山

    源见“出山小草”。喻出仕或担任某职,从事某事。宋陈与义《出山道中》诗:“避地时忽忽,出山意悠悠。”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文毅即以是年冬出山再相矣。”【词语出山】   汉语大词典:出山

  • 金门策

    源见“玉堂金马”。指待诏之士应诏对策。即就政事、经义等设问,殿前对答。古时殿试取士的一种形式。唐高適《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唐李昌符《秋中夜坐》诗:“为应金门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