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乘鸾”。指传说中萧史教弄玉吹箫的秦楼。泛指公主居处。唐吴融《御沟十六韵》:“旁沾画眉府,斜入教箫楼。”
源见“渐入佳境”。喻境况好转或兴味渐浓。宋唐庚《立冬后作》诗:“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
源见“向平之愿”。指办完儿女婚嫁之事。明高启《咏隐逸.向长》:“敕言嫁娶毕,家事无关余。”
源见“合浦珠还”。比喻人或物去而复还,失而复得。明沈受先《三元记.遣妾》:“去珠复还,缺月再圆,一家骨肉重相见。”【词语去珠复还】 汉语大词典:去珠复还
同“明镜高悬”。清李渔《比目鱼.骇聚》:“若非秦镜高悬,替老夫伸冤雪枉,不止陨身败名,亦且遗臭万年。”主谓 秦始皇有一面镜子,据说能照见人心善恶。比喻判案明察秋毫,严正公平。语本晋·葛洪《西京杂记》卷
同“尸位素餐”。汉王符《潜夫论.思贤》:“又不得治民效能,以报百姓,虚食重禄,素餐尸位。”见“尸位素餐”。清·昭梿《啸亭杂录·钱南园》:“今诸臣皆~,致使豺狼遍野而上不知,安用谏官为哉?”【词语素餐尸
源见“三宿恋”。指僧人三宿桑下而生爱恋之心。清顾炎武《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之四:“梦到江头橘柚林,衲衣桑下惬同心。”
同“龙兴云属”。《东观汉纪.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见“龙兴云属”。《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
源见“大刀头”。指回归的念头。明张煌言《得家信有感》诗之一:“天涯已有刀头梦,恰是巫山化石时。”同“刀州梦”。宋刘将孙《摸鱼儿.用前韵调敬德》词:“甚平生、风流谢客,刀头梦送酸楚。”
源见“狡兔三窟”。借指避祸求福之法。三国 魏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冯谖三窟之效。”主谓 冯谖为孟尝君建了三个藏身之所。语本《战国策·齐策四》:战国时齐人冯谖为孟尝君收买薛地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