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大征

三大征

指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1620年)平息叛乱的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和支援朝鲜抗击日本侵略的朝鲜之役。宁夏之役,即镇压哱(bō播)拜之乱。哱拜原为蒙古族人,嘉靖中降明,积功升为都指挥。万历初任游击将军,统兵一千多人,专制宁夏。十九年(1592年),火落赤等部犯洮河靠急,哱拜自请率所部三千人前往救援。至金城,见各镇兵皆出其下,归途取路塞外,各少数民族的兵将也都远远地避开他,因此更加骄横,有轻视中外之心。巡抚党馨(xīn心)几次对他施加压力,并以冒领军饷罪弹劾他,哱拜便于二十年二月十八日率部发动叛乱。朝廷遣李昫(xù序)、麻贵、李如松等围剿,至九月,始平此乱。播州之役即镇压播州宣慰司使杨应龙之乱。播州位于川、贵、鄂间,山川险要,广袤(mào,音茂)千里。自唐朝杨端之后,杨氏世代统治此地,接受中央皇朝任命。万历十七年,杨应龙公开作乱。明廷派将先后进剿均告失利。二十八年征兵大集,二月,在总督李化龙指挥下,明军分八路进发,每路约3万人。六月,明将刘綎(tīng厅)破城,应龙与二妾自缢,子朝栋等被执,播州就这样被平定了。朝鲜之役,即援朝逐倭之战。万历二十年,日军进占朝鲜,明朝应朝鲜之请,出兵援助。数年交战,胜负几次易手。至二十六年二月,明军兵分四路向日军进攻。八月,日本首相丰臣秀吉死,日军撤兵,中朝联军乘势进击,日军大败,十一月,战争基本结束。三大征都取得了最后胜利,但也使明朝的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成为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典】:

明史》卷78《食货志二》1903页:“其后接踵三大征,颇有加派,事毕旋已。”《明史》卷305《宦官列传二》7805页:“至二十年,宁夏用兵,费帑金二百余万。……三大征踵接,国用大匮。”


猜你喜欢

  • 范张管鲍

    源见“范张鸡黍”、“管鲍之交”。喻指生死至交。明 邵璨《香囊记.赏雪》:“总然是范 张 管 鲍,这情深契厚,不啻生死交。”

  • 飞茵飞溷

    源见“飘茵堕溷”。比喻人的好坏不同际遇。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六:“今裘官至尚书,声施赫奕,而质夫为太守,两遭罪谴,谪戍以死,岂亦如花之飞茵飞溷,各有前因耶!”

  • 声色

    《诗.大雅.皇矣》:“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孔颖达疏:“不大其音声以见於颜色而加人,不以年长大以有变革於幼时。”后遂以“声色”为疾言厉色之意。《礼记.中庸》:“声色之於以化民,

  • 堕泪碣

    同“堕泪碑”。唐陈子昂《岘山怀古》诗:“犹悲堕泪碣,尚想卧龙图。”【词语堕泪碣】   汉语大词典:堕泪碣

  • 万寿无疆

    万寿:万年长寿。无疆:没有界限。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大学士和各大臣庆贺康熙皇帝五十岁生日,都进献“万寿无疆”字画条幅,皇帝拒绝接受条幅,只收他们写字的册页本子。【出典】:《清史稿》卷8《圣

  • 剑挂

    源见“季札挂剑”。谓守诺重信。清王夫之《哀管生永叙》诗:“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 钧天仙乐

    同“钧天广乐”。清朱彝尊《癸亥除日侍宴乾清宫夜归赋》诗:“坐听钧天仙乐后,起看珠斗上阑东。”

  • 题凡鸟

    同“题凤”。唐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词语题凡鸟】   汉语大词典:题凡鸟

  • 没奈何

    宋洪迈《夷坚支志.戊四.张拱之银》:“俗云张循王(俊)在日,家多银,每以千两镕一球,目为没奈何。”宋代张俊晚年投靠秦桧,封清河郡王,拜太师,居西湖,聚敛财货,所以家中银两甚多。他让人把每千两银子铸成一

  • 海上鸥

    同“海上鸥盟”。唐陈子昂《宿襄河驿浦》诗:“不及能鸣雁,徒思海上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