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思五狗

三思五狗

旧唐书.外戚传.武承嗣传》附《武三思》:“三思既猜忌正士,尝言:‘不知何等名作好人,唯有向我好者是好人耳。’又与其所亲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递相引致,干黩时政。侍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太仆丞李悛、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等五人,常为耳目,时人呼为‘三思五狗’。”

唐武后(则天)执政时期,侍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太仆丞李悛、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等五人,谄事武则天之侄武三思,时人鄙之,呼为“三思五狗”。

后因用为代称为人鹰犬,做人帮凶之人的典故。


偏正 唐武三思的五个耳目,善于谄媚。《旧唐书·外戚传·武三思》:“武三思,元庆子也。……三思既猜嫉正士,尝言:‘不知何等名作好人,唯有向我好者,是好人耳。’……侍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太仆丞李悛、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等五人,常为其耳目,时人呼为‘~’。”△贬义。用于人品猜忌谄媚类。→阿谀奉承


猜你喜欢

  •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境内。 洞庭湖开始泛起了波涛,枯黄的树叶慢慢地脱落。 形容秋风萧瑟的景象。 也比喻诗人清淡孤峭的风格。语出南朝.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宋.孙庆之《诗人玉屑

  • 噀风作雨

    源见“栾巴噀酒”。形容饮酒很多。唐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噀风仍作雨,洒地即成泉。”

  • 发聋振聩

    又作“振聋启聩”,“振聋发聩。”发:启发。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振:振动。聩(kuì愧):天生耳聋。 指声音大得使聋子和天生耳聋者都能听见,用以比喻惊人之言论能唤醒麻木的人。 黄爵滋(1793-185

  • 黄龙

    源见“痛饮黄龙”。借指敌方的都城、巢穴。明史可法《请进取疏》:“始矜壮志于上马,谓黄龙之直抵有期;终耗雄心于跨驴,谓西湖之行乐可老。”【词语黄龙】   汉语大词典:黄龙

  • 丹井

    同“丹砂井”。唐顾况《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词语丹井】   汉语大词典:丹井

  • 打油诗

    唐.张打油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之名因此而来。见明.杨慎《升庵诗话》。打油诗是诗体的一种,又称俚俗诗、徘谐诗。后因称通俗诙谐,暗含讥嘲的诗为打油诗,也

  • 夫子乘桴

    源见“乘桴浮海”。指遁隐避世。清钱谦益《于广文挽诗》:“未应夫子乘桴去,还道先生枕曲眠。”

  • 闻邻笛

    源见“山阳笛”。指感旧伤怀,追念亡友。元刘诜《和家兄巽翁久别听雨》:“不用闻邻笛,相悲正泪潸。”清方文《沈景山墓上作》诗:“乍捧双珠今痛绝,况闻邻笛似山阳。”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中( ㄓㄨㄥˋ zhòng ):得当。 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表示治国当量刑适中,不能枉滥。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邢昺疏:“刑罚枉滥,则民蹐地局天,动罹

  • 挥手归鸿

    同“挥弦目送”。明张煌言《闲居》诗:“挥手归鸿望已乖,风尘依旧两芒鞋。”【词语挥手归鸿】   汉语大词典:挥手归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