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箭定天山

三箭定天山

形容箭法高超,作战勇敢,很容易就取得了胜利。后亦以此典赞誉武将功勋或平虏定边的雄心壮志。见唐薛仁贵事迹。亦称“天山三箭”。薛仁贵(614-683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初大将,农民出身,善骑射。唐太宗时应募从军征高丽,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后又率军战胜九姓突厥于天山。据史书记载,当时九姓部众十余万,以骁骑数十来挑战。薛仁贵三箭便射死三人,敌人为之胆怯,降唐。于是军中便流传起“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的歌曲。高宗时薛仁贵曾任安东都护,咸亨元年(670年)率师攻吐蕃,兵败大非川,被贬职。

【出典】:

新唐书》卷111《薛仁贵传》4141页:“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则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例句】:

唐·白居易《答箭镞》:“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宋·陆游《中夜闻大雷雨》:“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 宋·辛弃疾《江神山·和陈仁和韵》:“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宋·乐雷发:“何人丸泥封函关?何人三箭定天山?” 元·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两边箱有文共武,都只道定天山箭有谁伏。” 清·丘逢甲《拟杜诗将五首》之三:“未许天山三箭定,空闻函谷一丸封。”


【典源】《新唐书·薛仁贵传》:“时九姓众十余万,令骁骑数十来挑战,仁贵发三矢,辄杀三人,于是虏气慑,皆降。仁贵虑为后患,悉坑之。转讨碛北余众,擒伪叶护兄弟三人以归。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九姓遂衰。”《旧唐书·薛仁贵传》亦载。

【今译】唐代名将薛仁贵率军攻伐天山的九姓突厥,对方派几十名骑兵来挑战,薛仁贵连发三箭,射杀三人,于是虏众胆破,全部投降。薛又乘胜讨伐其他部众,天山遂定。军中为他歌唱道:“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武将功勋,也形容平虏定边的雄才大略。

【典形】 定天山箭、歌三箭、弓挂天山、三发定边、三箭、三箭定天山、三箭天山、三矢平虏、三羽箭、天山三箭、一箭定天山、壮士入关歌、壮夫三箭、神箭定天山、三箭歌、天山箭、一射天山空、白衣三矢、天山挂弓、天山矢、天山弓。

【示例】

〔定天山箭〕 元·张国宾《薛仁贵衣锦还乡》:“两边厢有文共武,都只道定天山箭有谁伏。”

〔歌三箭〕 宋· 张元干《次友人书怀》:“将军末报歌三箭,乐府徒传舞两蛙。”

〔弓挂天山〕 宋·杨万里《跋丘宗卿侍郎见赠》:“手持汉节娖秋月,弓挂天山鸣积雪。”

〔三发定边〕 明·高启《观军装十咏·箭》:“三发定边归,箙中休满插。”

〔三箭〕 宋·苏轼《次韵王晋卿奉诏》:“天山自可三箭取,海国何劳一苇杭。”

〔三箭定天山〕 宋·陆游《中夜闻大雷雨》:“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

〔三矢平虏〕 唐·白居易 《答箭镞》:“不然学仁贵,三矢平虏庭。”

〔三羽箭〕 宋·辛弃疾《江神子·和陈仁和韵》:“却笑将军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天山三箭〕 清·丘逢甲《拟杜诗将五首》之三:“未许天山三箭定,空闻函谷一丸封。”

〔一箭定天山〕 唐·李益《塞下曲》:“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壮士入关歌〕 宋·陆游《对酒作》:“未试神仙餐玉法,且赓壮士入关歌。”

〔壮夫三箭〕 宋·陈与义《和若拙弟得陪游》之二:“壮夫三箭功名手,儒士百篇藜苋肠。”


【词语三箭定天山】  成语:三箭定天山汉语词典:三箭定天山

猜你喜欢

  • 金悬秦市

    源见“一字千金”。谓以重金悬赏对著作的意见。唐卢照邻《双槿树赋》:“金悬秦市,扬子见而无言;纸贵洛城,陆生闻而罢笑。”

  • 少不经事

    同“少不更事”。刘丰《后生可爱》:“所以在实际中,毛头小伙子干出一番大事业出来的也毕竟不少,‘少不经事’的话不尽全对。”见“少不更事”。《何典》3回:“(老鬼)拦住说道:‘你们真是~,只想抄近路!’”

  • 威而不猛

    威严而不凶猛。 形容人态度温和而又严厉。语出《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同书《尧曰》:“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宋.徐铉《武成王庙碑》:

  • 郢声

    同“郢中曲”。唐皎然《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冯》诗:“身当青山秀,文体多郢声。”【词语郢声】   汉语大词典:郢声

  • 大树之功

    源见“大树将军”。谓有功而未邀赏之功。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先登陷敌,无遗大树之功。”

  • 瓮边吏部

    同“瓮间吏部”。宋黄庭坚《送酒与毕大夫》诗:“瓮边吏部应欢喜,殊胜平原老督邮。”

  • 簪笔

    同“白笔”。清钱谦益《和高中丞平仲乘城记事诗》之二:“持来簪笔惊狐鼠,磨得靴刀莹䴙鹈。”源见“簪橐”。谓插笔于冠,以备书写。古代帝王近臣、书吏及士大夫均有此装束。亦借指仕宦。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改官诗

  • 真娘墓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六:“真娘者,吴国之佳人也。时人比于钱唐苏小小,死葬吴宫之侧。行客感其华丽,竞为诗题于墓树,栉比麟臻。有举子谭铢者,吴门秀逸之士也,因书绝句,以贻后之来者。睹其题处,径游之者,稍

  • 克己奉公

    即约束、限制自己的私欲而将精力奉献于自己所投身的事业。祭遵(?-33年)字弟孙,颖川颖阳(今河南禹县)人。刘秀初起兵,祭遵为执法官,因执法严明,元所畏避,进刺奸将军。建武初,以功拜征虏将军,颖阳侯。后

  • 郑驿

    同“郑庄驿”。宋周邦彦《西平乐》词:“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词语郑驿】   汉语大词典:郑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