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民请命

为民请命

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后因以“为民请命”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明史.青文胜传》:“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偏正 替老百姓请求解除痛苦,保全生命。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褒义。多用于描写替人民解除痛苦办好事。


解释原指替老百姓申诉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后指替老百姓说话。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韩信所向披靡,平定了魏、赵、燕、齐等地。随着战事的发展,韩信的势力越来越强,出于形式的需要,刘邦封他为齐王。

韩信做了齐王后,项羽派遣武涉前去游说,希望他放弃刘邦,归顺自己。但韩信认为刘邦十分亲近和信任自己,就拒绝了武涉。

武涉离开后,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在于韩信,就以看相为借口,接近韩信,对他说:“当今刘项两家的命运,都悬在您的手上。您替汉王出力,汉王就胜利;替项王出力,项王就胜利。现在天下百姓久受战乱之苦,都希望有片刻的安定,我希望您能听取我的计策,让他们双方都一起存在,而您跟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凭借您的聪明才智,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着强大的齐国,而又有燕、赵作为附从,假如出兵到刘、项双方兵力薄弱的地方,来牵制他们的后方,再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进军,替百姓出气诉苦,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闻风而动来响应您了,还有谁敢不听从呢?”蒯通多次劝说,韩信终究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同时,韩信又自认为功劳很大,刘邦应该不会对自己做得太过分,就谢绝了蒯通。

例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词语为民请命】  成语:为民请命汉语词典:为民请命

猜你喜欢

  • 硕鼠诗

    源见“硕鼠”。借指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唐孟郊《赠韩郎中愈》诗:“闻君《硕鼠》诗,吟之泪空滴。”

  • 芝焚蕙叹

    晋.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芝与蕙俱是香草,为同类植物。芝草被焚,蕙草怜而伤叹,后因以比喻物伤其类。北周.庾信《思旧铭序》:“瓶罄罍耻,芝焚蕙叹。”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

  • 攀槛朱云

    源见“朱云折槛”。指无畏的直臣。宋黄庭坚《仓后酒正厅昔唐林夫谪官所作》诗:“攀槛朱云头未白,不知流落向何州?”宋刘克庄《贺新郎.跋唐伯玉奏稿》词:“攀槛朱云头雪白,流落如今底处?”【词语攀槛朱云】  

  • 择虱

    唐房玄龄等《晋书.顾和传》:“顾和字君孝……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既过,顾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应曰:‘此中最是难测地。’?入,谓导曰:

  • 郑大夫墓

    《晋书.杜预传》:“杜预遗言曰:‘邢山上有冢,云是郑大夫祭仲,或云子产墓。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城,意不忘本。隧道惟塞其后,而空其前,不填之,示藏无珍宝,不取于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必取洧水

  •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古书名。其书早已失传。 形容人博览群书。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易宗夔《新世说.赏

  • 地维

    源见“共工触柱”。维系大地的绳子。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天有九柱支撑,地有四维系缀,因以指地的四角。南朝 宋鲍照《喜雨》诗:“族云飞泉室,震风沉羽乡;升雰浃地维,倾润泻天潢。”亦以比喻纪纲。唐杨炯《大唐益

  • 班笔

    同“班超笔”。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词语班笔】   汉语大词典:班笔

  • 飞梭

    源见“投梭折齿”。指惩罚轻薄不规之举。宋苏轼《百步洪》诗之二:“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谢鲲字)欲语防飞梭。”【词语飞梭】   汉语大词典:飞梭

  • 萍水相遇

    萍水相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我与足下未遇之先,已受先施之惠,及至萍水相遇,怎好为我破格!”见“萍水相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39回:“我与足下未遇之先,已受先施之惠,及至~,怎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