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主父五鼎

主父五鼎

五鼎:古代诸侯宴会列五鼎肉菜而食,鼎内分盛牛、羊、猪、鱼、鹿肉。借喻豪侈生活和显贵地位。此典指主父偃(Yǎn演)说:生不能陈列五鼎佳而食,死就受五鼎烹刑吧!后以“五鼎”比喻贵官王侯及其饮食;以“五鼎煮”指大官被处死。主父偃(?——前126年),复姓主父,名偃。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汉武帝时任中大夫(掌议论)。他主张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割据势力,实行推恩,使诸侯王得分封子弟为侯。汉武帝采纳他建议,下“推恩令”。从此诸侯王国封地逐渐划小,名存实亡。在尊立卫子夫(初为平阳公主家歌女,汉武帝收入宫,生戾太子)为皇后,及揭发燕王刘定国(承袭祖爵为燕王。与父妾及三个女儿通奸,又夺弟妻为妾,被人告发,他即杀人灭口。后再被告发,汉武帝令公卿议其死罪,他畏罪自杀)各种犯罪阴事,主父偃都有功。大臣们都害怕主父偃的嘴揭说真情,贿赂馈赠给他钱财累计千金。有人劝告主父偃说:“您太横行无忌啦!”主父偃说:“我束发游学四十多年,自己不得志,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兄弟不收容我,朋友抛弃我,我穷困潦倒时间很久。再说大丈夫为人在世,生不能陈列五鼎佳而食,死就受五鼎烹刑吧!我年老要做的事情很多,要达到目标还很远,所以我不遵循常理而又急促地做事。”此典又作“五鼎”、“偃求五鼎”、“鼎食鼎烹”、“主父言”、“五鼎烹”、“五鼎食烹”。

【出典】:

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2961页:“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隐私;暗中干的坏事),盖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lù Wèi路位,贿赂和赠送)累千金(汉代以黄金一斤〔合今222.73克〕为一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古人谦虚自称)结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挽髻,借指年轻时)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顺利),亲(父母)不以为子,昆弟(兄弟)不收,宾客(泛指朋友)弃我,我厄(è鄂,穷困)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古代炊器、礼器,陶制或铜铁制)食,死即五鼎(也用将活人煮死之刑具)烹耳!吾日暮途远(借喻年老要做事情还很多,或要达到目标还很远),故倒行暴施(不遵循常理而且急促地做事)之。”

【例句】:

唐·王维《大唐故临汝郡太守韦公神道碑》:“坑七族而不顾,赴五鼎而如归。” 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 明·高启《赠薛相士》:“鼎食复鼎烹,主父世共伤。” 明·高启《东园种蔬》:“慨彼主父言,鼎食何其危。” 明·陈子龙《赠孙克咸》:“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弃。” 清·钱谦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五鼎食烹皆主父,三朝贤佞总王尊。”


【典源】《史记·主父列传》:“尊立卫皇后,及发燕王定国阴事,盖 (主父)偃有功焉。大臣皆畏其口,赂遗累千金。人或说偃曰:‘太横矣。’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汉书·主父偃传》亦载,末作“吾日暮,故倒行逆施之。”

【今译】 汉代主父偃敢于上书言事,主张削弱诸侯王,并告发诸侯王阴事,受天子信用。大臣们都畏忌他,暗中馈送他几千金。有人劝说他:“太霸道了吧。”主父偃说:“我从年少游学四十余年,总不得志,父母不以我为儿子,兄弟不容我,宾客也厌弃我,我的厄运很久了。大丈夫生不能列五鼎来饮食,那就用五鼎烹死好了。我年岁已老,不能按常理循规蹈矩地做事了。”

【释义】 后以“五鼎”等指贵官王侯的饮食,借指贵官王侯; 以“五鼎烹”指大官被处死。

【典形】 鼎食鼎烹、五鼎、五鼎烹、五鼎辱、五鼎食烹、偃求五鼎、主父言。

【示例】

〔鼎食鼎烹〕 明·高启《赠薛相士》:“鼎食复鼎烹,主父世共伤。”

〔五鼎〕 唐·王维《大唐故临汝郡太守韦公神道碑》:“坑七族而不顾,赴五鼎而如归。”

〔五鼎烹〕 明·陈子龙《赠孙克咸》:“轩冕甘为五鼎烹,壮士翻为二桃

弃。”

〔五鼎食烹〕清·钱谦益《十一月初六日召对文华殿》:“五鼎食烹皆主父,三期贤佞总王尊。”

〔偃求五鼎〕唐·杜牧《春末题池州弄水亭》:“偃须求五鼎,陶只爱吾庐。”

〔主父言〕 明·高启 《东园种蔬》:“慨彼主父言,鼎食何其危。”


猜你喜欢

  • 摩尼

    源见“摩尼珠”。指宝珠。晋葛洪《抱朴子.广譬》:“摩尼不宵朗,则无别于碛砾。”唐颜真卿《抚州戒坛记》:“严身璎珞,照耀有摩尼之光。”亦泛指佛珠。清赵翼《村舍即事》诗:“床无阿堵烦人举,手有摩尼诵佛持。

  • 阮籍哭

    源见“哭穷途”。指为途穷而悲伤。雷琯《古意》诗:“朝为杨朱泣,暮作阮籍哭。”【词语阮籍哭】   汉语大词典:阮籍哭

  • 习池饮

    源见“山公醉酒”。指于名苑游宴。金高宪《三奠子.留襄阳》词:“着人何处在,倦客若为留。习池饮,庞陂钓,鹿门游。”

  • 梦熊罴

    《诗.小雅.斯干》:“吉梦维何,维熊维罴。”又:“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郑玄笺:“熊罴在山,阳之祥也,故为生男。”后因以“梦熊罴”为生男吉兆。唐李群玉《哭小女痴儿》诗:“

  • 半路出家

    比喻中途改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荐手中,却是时乖运蹇。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偏正 比喻

  • 批砉导窾

    同“批郤导窾”。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及到覆审,止将所记紧要处研讯,再加两证吐供,则批砉导窾,自然迎刃而解矣。”【词语批砉导窾】  成语:批砉导窾汉语大词典:批砉导窾

  • 新丰独酌

    源见“新丰客”。形容怀才未遇的穷士以酒浇愁。宋陆游《十一月三日过升仙桥作》诗:“纷纷满座谁能识,大似新丰独酌时。”【词语新丰独酌】   汉语大词典:新丰独酌

  • 支床龟

    《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后因以“支床龟”为典,比喻身处困境或身受束缚,内心寂寞。唐白居易《移家入新宅》诗:“春朝锁笼鸟,冬夜支床

  • 半涂而废

    半路上终止。比喻做事情有始无终。《礼记.中庸》:“君子尊道而行,半涂而废,吾弗能已矣。”清 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臣等查该三厂开采,虽尚未见成效,然总须该地方官激励厂民,奋勉从事,不可任

  • 远水救不得近火

    见“远火不救近火”。鲁迅《呐喊·端午节》:“收版权税又半年六月没消息,~,谁耐烦。”【词语远水救不得近火】  成语:远水救不得近火汉语大词典:远水救不得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