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乐以忘忧

乐以忘忧

快乐得忘记了忧愁。语出《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后汉书.逸民传.法真》:“处士法真,体兼四业,学穷典奥,幽居恬泊,乐以忘忧。”唐.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野老清谈,怡然自得。田家浊酒,乐以忘忧。”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七引钱素庵乐府:“真纰缪,一味的骄而且吝,甚的是乐以忘忧。”《慈禧太后演义》一五回:“先皇帝的梓宫尚未奉安,善后事宜亦未办妥,难道好乐以忘忧么?”


连动 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原指因乐于道(主张、学说等)而忘记忧愁。后多指因快乐而忘记忧愁。元·王实甫《丽春堂》3折:“似这等~,胡必归欤!”△多用于快乐的程度。→乐不思蜀乐而忘返 乐而忘归 流连忘返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哀哀欲绝


【词语乐以忘忧】  成语:乐以忘忧汉语词典:乐以忘忧

猜你喜欢

  • 燕昭凉珠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四:“至燕昭王时,有国献(黑蚌之珠)于昭王,王取瑶漳之水,洗其沙泥,乃嗟叹曰:‘自悬日月以来,见黑蚌生珠已八九十遇,此蚌千岁一生珠也,珠渐轻细。’昭王常怀此珠,当隆暑之月,体自

  • 瓜分鼎峙

    源见“豆剖瓜分”。喻国土分裂,群雄各据一方。《新唐书.李轨传》:“隋亡,英雄焱起,号帝王者瓜分鼎峙。”《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昪》:“自有唐失御,天步方艰,六纪于兹。瓜分鼎峙,自为声教,各擅蒸黎,交结

  • 宣室召

    《汉书.贾谊传》:“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史记.屈原

  • 樵风

    源见“郑公风”。指顺风。唐宋之问《游禹穴回出若邪》诗:“归舟何虑晚,日暮使樵风。”【词语樵风】   汉语大词典:樵风

  • 秦佚

    隋.薛道衡《老氏碑》:“庄周云:老聃死,秦佚吊之,三号而出’”(据《文苑英华》卷八四八引)春秋时有秦佚,曾吊唁老子。后遂用为得道之士的典故。唐.皎然《因游支硎寺寄刑端公》:“得道殊秦佚,隳名似楚狂。”

  • 九乌死

    同“九日落”。清 丘逢甲《日蚀诗》:“羿弓昔射九乌死,一乌留使终朝翔。”

  • 马首是瞻

    形容按别人的脸色行事。有时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有时表示随声附和之意。公元前559年夏,晋国纠集十二国诸侯伐秦。在诸侯军队都已先后渡过泾河的时候,晋国统帅荀偃下令全军次日凌晨都驾好车子,填平水井,毁坏地灶

  • 鱼水亲

    同“鱼水契”。唐杜甫《别蔡十四著作》诗:“稍令社稷安,自契鱼水亲。”

  •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见到怪异事物,不大惊小怪,怪异也就自然败坏(不能兴妖作祟)。语出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卷二.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明.罗贯中《平妖传》三回:“此必山

  • 复隍

    《易.泰》:“城复于隍,勿用师。”孔颖达疏:“谓君道已倾,不烦用师也。”复,通“覆”。后因以“复隍”喻君道倾危。《宣和遗事》后集:“泰道亨时戒复隍,宣和往事可嗟伤!正邪分上有强弱,罔克念中分圣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