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邻为壑

以邻为壑

壑(hè),坑谷,深沟。以邻为壑,原指拿邻国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后比喻嫁祸于人。一个名叫白圭的治水专家对孟子说,我对洪水的治理超过了大禹。孟子说,你错了。大禹治理洪水,是循着水原来所走的道路加以疏导,所以他是把四海作为容水之处。而你却是将邻国作为容水之处。水不遵循故道而四处泛滥叫作洚水,——洚水也就是洪水——这是仁爱百姓的人最憎恶的。我的先生,你错了。

【出典】:

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例句】:

清·魏源《湖广水利论》:“数垸之流离,与沿江四省之流离,孰重孰轻?且不但以邻为壑而已。” 《毛泽东选集·整顿党的作风》:“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别人要调他所属的干部不给,或以坏的送人,‘以邻为壑’;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


偏正 壑,山沟、大水坑。把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的洪水排泄到那里去。《孟子·告子下》里批评自夸善于治水的白圭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后用“以邻为壑”比喻转嫁灾祸或困难给他人。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谁要是对别人的困难不管,或以坏的送人,‘~’,全不为别部、别地、别人想一想,这样的人就叫做本位主义者。”△贬义。用于人与人、地区与地区、部门与部门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嫁祸于人 委过于人↔助人为乐 千金买邻 亲仁善邻


解释壑:山沟;水坑。原指将邻国当作排泄洪水的大水坑。后比喻把困难或灾祸推给别人。

出处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战国时,有个叫白圭的人,善于商业生产和筑堤治水。有一天,他对孟子说:“我治理水患的本领比夏禹强。”孟子说:“你的说法不对。夏禹治水,顺乎水的本性,采用疏导的办法,让水注入大海,是以大海为水坑。现在你用筑堤堵塞的办法治水,让水流向邻国,是把邻国当作水坑。水如果逆流就叫做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洪水危害天下,给百姓造成损失和痛苦,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最厌恶的,所以我认为你说得不对。”

近义嫁祸于人

例句

我们不能以邻为壑,将垃圾倾倒在河里,给下游造成污染。


【词语以邻为壑】  成语:以邻为壑汉语词典:以邻为壑

猜你喜欢

  • 季路一言

    《左传.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

  • 五侯第

    源见“五侯”。泛指权贵豪门之家。清龚自珍《摸鱼儿》词:“五侯门第非侬宅,剩可五湖同去。”又《好事近》词:“画梁燕子已无家,那有五侯第?”【词语五侯第】   汉语大词典:五侯第

  • 相忘鳞

    源见“相濡以沫”。比喻优游自得者。晋李颙《经涡路作》诗:“肇允相忘鳞,翻为涸池鱼。”【词语相忘鳞】   汉语大词典:相忘鳞

  • 翟公门冷

    源见“门可罗雀”。谓门庭冷落。清袁枚《赠彻凡上人》诗:“翟公门冷谁相过,孤儿曲唱家山破。”

  • 刘窟头

    《新五代史.刘守光传》:“其父刘仁恭,事幽州李可举,能穴地为道以攻城,军中号‘刘窟头’。”谓善挖地道攻城。后亦用以谓身死入土。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上闻丛荣伏诛,悲骇几落御榻,气绝复苏者再,由

  • 浮生一梦

    同“浮生若梦”。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诗:“至理无言了,浮生一梦劳。”见“浮生若梦”。唐·李咸用《早秋游山寺》:“至里无言了,~劳。清风朝复暮,四海自波涛。”【词语浮生一梦】  成语:浮生一梦

  • 嘑蹴

    同“嘑尔蹴尔”。清朱锡绶《幽梦续影》:“宁受嘑蹴之惠,勿受敬礼之恩。”清李渔《无声戏》第三回:“宁可忍饥受饥,使性出门,不肯受那嘑蹴之食。”【词语嘑蹴】   汉语大词典:嘑蹴

  • 楚些歌

    《楚辞.招魂》句尾多用“些”字,如“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楚辞.招魂》中句尾多用“些(suò)”字,是楚人常用的语尾语气词。后遂以为《招

  • 燃犀照怪

    见“燃犀温峤”。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28:“温峤至牛渚,燃犀照诸灵怪。”

  • 邦以民为本

    见“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词语邦以民为本】  成语:邦以民为本汉语大词典:邦以民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