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爨下音”。宋陆游《爱闲》诗:“帖看贞观行间印,琴记中郎爨下声。”【词语爨下声】 汉语大词典:爨下声
源见“愤悱”。谓心有未明而希望别人启发。《宋书.雷次宗传》:“暨于弱冠,遂托业庐山……内怀悱发,于是洗气神明,玩心坟典,勉志勤躬,夜以继日。”宋沈辽《劝学疏》:“方新学之来,诸君其有意乎!其悱发切磋。
源见“挥戈回日”。喻指扭转乾坤或起死回生的力量和手段。夏敬观《郑叔问舍人挽词》之二:“怕听临风笛,直无返日戈。”【词语返日戈】 汉语大词典:返日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夜郎者,初有女子浣於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闲,闻其中有号声,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武帝元鼎六年,平南夷,为牂柯郡,
源见“郢匠挥斤”。指与匠石合作的郢人。喻知己,知音。三国 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五:“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可尽言?”【词语郢人】 汉语大词典:郢人
同“渭滨叟”。唐李白《上之回》诗:“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词语渭川老】 汉语大词典:渭川老
即王昭君,晋代避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妃”,又称“明君”。《文选.江淹.恨赋》:“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李周翰注:“王昭君,齐国王襄女也,年十七献汉元帝。会匈奴遣使,请一女子,帝谓后宫欲至单于者起
同“洛英图”。宋危稹《水龙吟.庆齐年诸丈》词:“洛阳九老图中,当时司马年犹小。争如今夕,举杯相劝,十人齐寿。”
同“竹头木屑”。宋陆游《北窗》诗:“竹头那足用,桐尾不禁焦。”
矮子在人群里看不清戏的演出,只能人云亦云。比喻随声附和,没有己见。《五灯会元.蕲州五祖法演禅师》:“这个说话,唤作矮子看戏,随人上下。三十年后,一场好笑。”《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其有知得某人诗好,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