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偃旗息鼓

偃旗息鼓

偃:放倒。息:停止。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指不暴露目标或停止战斗。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南)人,三国蜀名将,随蜀先主刘备征战四方,功勋卓著,封翊军将军。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与曹操相拒汉中。蜀将黄忠率兵劫取曹营军粮,逾期不归,赵云遂带领几十骑前去接应,适逢曹军大至,部将张翼欲闭门拒守,赵云却命令大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击鼓。曹军惧怕中计,引兵撤退。蜀军又擂鼓呐喊,以弩射曹军,曹军自相践踏,死伤不可胜数。事后,蜀先主刘备亲至赵云营中,观看交战之处,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出典】: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卷36第950页:“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赵)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例句】:

旧唐书·裴光庭传》:“突阙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40回:“于是瞿太太千恩万谢,偃旗息鼓,率领众人,悄悄回省而去。” 鲁迅《两地书》73:“但先前利用过我的人,现在见我偃旗息鼓,遁迹海滨,无从再来利用,就开始攻击了。”


并列 偃,放倒。收起军旗,停止击鼓。①指军队秘密行军。《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公军疑有伏兵,引去。”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命令全军~,从不同方向穿过敌人空隙。”也作“偃旗仆鼓”。②比喻休战,或停止批评、攻击。语出《新唐书·裴光庭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我~,不复事矣。”巴金《春》:“王氏知道在这里闹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正预备~地回屋去。”△多用于军事方面,后亦用于日常行动方面。→息兵罢战 ↔大张旗鼓。 也作“仆旗息鼓”、“掩旗息鼓”、“偃旗卧鼓”。


【词语偃旗息鼓】  成语:偃旗息鼓汉语词典:偃旗息鼓

猜你喜欢

  •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时间很短。 一寸光阴像一寸金子一样。 极言时间宝贵。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语出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 看卫玠

    同“看杀卫玠”。清宋琬《题潘蔚湘小像》诗:“士女如云看卫玠,洛阳城外小车归。”

  • 傍刘

    源见“王粲登楼”。谓依靠有权势者。明汤显祖《刘思云锦衣谢客服饵代诸词客戏作》诗:“身当列第宜张楚,客向登楼欲傍刘。”

  • 抢榆

    同“抢榆枋”。南朝 梁何逊《穷鸟赋》:“时复抢榆决至,触案穷归。”唐储光羲《哥舒大夫颂德》诗:“顾我抢榆者,莫能翔青冥。”宋陆游《龙钟》诗:“抢榆敢羡垂天翼,倚市从嗤刺绣文。”【词语抢榆】   汉语大

  • 探丸借客

    《汉书.尹赏传》:“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后因以“探丸借客”喻游侠杀人报仇。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杜陵北,

  • 七不堪

    晋.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己,而当裹以章服,揖拜

  • 失故步

    源见“邯郸学步”。谓摹仿别人不成,反失去自己固有的技能和长处。唐张彦远《书法要录》:“皆失故步,名亦稍退。”

  • 人自为战

    人人自觉地奋战。《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非:除非,只有。主谓 人人都能拼死战斗。①形容每个人都能独立奋战。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此所谓‘驱

  •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偏听:只听一方面的话。任:任用。 只听一方面的话,一定产生诈伪;只信任个别的人,必然酿成祸乱。语出《史记.邹阳列传》:“故偏听生奸,独任成乱。昔者鲁听季孙之说而逐孔子;宋信子罕之计而囚墨翟。”《梁书

  • 莺迁

    同“莺迁乔木”。唐李咸用《冬日喜逢吴价》诗:“莺迁犹待消冰日,鹏起还思动海风。”【词语莺迁】   汉语大词典:莺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