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偏袒

偏袒

源见“左右袒”。偏护一方。清昭梿啸亭续录.先恭王之正》:“居相位者,当有相度,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


偏袒”指偏向一方、袒护一方之意。

其字面意思是: 露出右肩或左肩。佛教徒露出右肩,以示对佛祖的尊敬,同时也是为了易于执持法器。

此语源于 《汉书·高后纪》: 刘邦死前,已料到有人会谋反,他把希望寄托在忠厚、勇猛的太尉周勃身上,对众人说: “安刘氏者,必勃也。”刘邦死后,果然吕后专权,大力培植吕姓势力。周勃想到先皇的重托,决心夺过吕后的兵权,恢复刘氏的帝业。他把军士们召集在一起,宣布了自己的主张,并对大家说: “你们凡是拥护吕氏的,右袒; 凡是拥护刘氏的,左袒!”话一讲完,军士们纷纷露出了左肩表示拥护刘氏,听他的指挥。

后世根据这样一件事,形成 “偏袒”一词,以表示在两方之中偏向、袒护一方的意思。


【词语偏袒】   汉语词典:偏袒

猜你喜欢

  • 剑三千

    《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庄子.说剑》篇中说:赵文王喜爱剑术,故门下养有能剑术的客人三千多名。后遂用为指喻朝廷武士之典。唐.杜甫《寄岳州贾

  • 董仙留杏

    同“董奉杏成林”。明文徵明《钱孔元五十》诗:“卜式输边聊示义,董仙留杏未忘医。”

  • 淮阴胯下人

    源见“胯下之辱”。原指韩信。后泛指胸存大志能暂时忍受耻辱的人物。明袁宏道《淮阴侯祠》诗:“贪他一颗真王印,卖却淮阴胯下人。”【词语淮阴胯下人】   汉语大词典:淮阴胯下人

  • 邵圃瓜

    同“邵平瓜”。元 赵孟?《玉山与郯九成自姑苏来吴兴僧可传邀余陪游弁山之黄龙洞》诗:“堪种茅山术,宜栽邵圃瓜。”

  • 调鼎为霖

    源见“盐梅和鼎”、“傅说霖”。指担任宰辅重臣。宋李纲《苏武令》词:“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

  • 猎一围

    《北史.齐冯淑妃传》:“冯淑妃名小怜,大穆后从婢也。穆后爱衰,以五月五日进之,号曰‘续命’。慧黠能弹琵琶,工歌舞,后主惑之,坐则同席,出则并马,愿得生死一处……周师之取平阳,帝猎于三堆,晋州亟告急,帝

  • 缇萦痛父言

    参见“缇萦上书”。

  • 甚嚣尘上

    原指作战时人声喧扰,尘埃飞扬。后以比喻坏人坏事闹得喧嚣一时,乌烟瘴气。公元前575年年,晋楚两国打了一场鄢陵之战。战争开始前,楚共王登上楼车瞭望晋军。太宰伯州犁侍立于楚王身后。楚共王边看边说:‘有人骑

  • 一笴下百城

    源见“一箭下聊城”。笴,箭杆,代指箭。谓克敌制胜,建立功勋。宋陆游《万里桥江上习射》诗:“丈夫未死难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 匡乱反正

    《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后以“匡乱反正”谓扶正乱世,使之恢复正常。清袁枚《随园随笔.诸史上》:“〔司马迁〕作《孔子世家》第十七,其意诸侯之得世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