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光风霁月

光风霁月

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气度开朗;或指政治清明、时世太平。宋代黄庭坚《濂溪诗序》:“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茂叔:周敦颐,字茂叔。《大宋宣和遗事》前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


并列 ①用于描述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宋·陈亮《贺周承相启》:“长江大河,足以流转墨客;~,足以荡漾英游。”②用于比喻太平时世。《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③用以比喻人的品格气度。宋·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霁,不读作qí。△褒义。用于描写明净、高洁或品格气度。→冰壶秋月 风清月朗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残山剩水 佛口蛇心 苟安一隅。也作“霁月光风”、“光彩霁月”。


“光风霁 ( jì) 月”指雨过天晴之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人的品格气度坦率开朗。

“光风”,指风和日丽。 《楚辞·招魂》: “光风转蕙,泛崇兰些。”王逸注: “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霁月”,指雨过天晴时的夜月。“霁”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不说 “明月”而说 “霁月”呢?

霁,《说文·雨部》: “霁,雨止也。”段注: “《释天》: ‘雨济谓之霁。’济,古多训止者。……凡止曰济,雨止则有霁字。…… 《尚书》用济为霁。”由此而知 “霁”读与 “济”同,义为 “雨止”。

“雨止”之月为 “霁月”,此时之月经过风雨之后,所以比平常所见之月更为难得、可贵,故言 “霁月”而不直言 “明月”。

“光风”、“霁月”的景象无比美好,是以用来比喻治世清明或品格高尚。

“霁”义为 “雨止”,亦可引申为雪停云散之义。唐·罗隐 《送傅少府》: “春生绿野吴歌怨,雪霁平郊楚酒浓。”即其例。


【词语光风霁月】  成语:光风霁月汉语词典:光风霁月

猜你喜欢

  • 黄石经

    同“黄石略”。唐聂夷中《胡无人行》:“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词语黄石经】   汉语大词典:黄石经

  • 风落帽

    同“风前落帽”。唐李白《九日龙山饮》诗:“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流人。”

  • 鲁连归海上

    同“鲁连辞赏”。唐杨巨源《赠张将军》诗:“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翦在频阳。”

  • 尔诈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后因以“尔诈我虞”谓互不信任,互相欺骗。清端方《请平汉满畛域密折》:“其次焉者,虽幸未致国家之分裂,而国中诸侯,尔诈我虞,人各有心,不能并力一致。”并列

  • 悬弧辰

    源见“悬弧射矢”。指男子生辰。清 朱尊彝《兴化李先生清寿诗》:“玉堂才子念明发,四月正及悬弧辰。”【词语悬弧辰】   汉语大词典:悬弧辰

  • 分茅

    同“分茅列土”。《晋书.八王传赞》:“有晋郁兴,载崇藩翰,分茅锡瑞,道光恒典。”唐杨巨源《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向年擢桂儒生业,今日分茅圣主恩。”【词语分茅】   汉语大词典:分茅

  •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源见“卞庄子刺虎”。比喻两个强者互相争斗,必然有一方要遭到较重的损害。《英烈传》二九回:“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陛下但默观动静。”【词语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成语: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汉语大词典:两虎相

  • 桀犬

    源见“桀犬吠尧”。借指恶者的爪牙。南朝 梁沈约《谢封建昌侯表》:“陛下投袂万里,振厥涂炭,臣虽心不吠尧而迹沦桀犬。”【词语桀犬】   汉语大词典:桀犬

  • 洗粉黛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下《梁鸿列传》:“闻而聘之。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下请,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

  • 长安远

    源见“日近长安远”。谓向往京师而不得至,希望难以实现。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词语长安远】   汉语大词典:长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