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党议

党议

后汉书》卷六十七《党锢传序》:“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若范滂、张俭之徒,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不其然乎?……(张)成以方伎交通宦官,帝亦颇淬其占。成帝子牢脩因上书诬告膺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于是天子震怒,班下郡国,逮捕党人。”“凡党事始自甘陵、汝南,成于李膺、张俭,海内涂炭,二十余年,诸所蔓衍,皆天下善士。”

后汉桓、灵两朝,宦官专权,以党议之罪诬陷正人君子等数百人。史称“党锢之祸”。后遂用为政治诬陷之典。

唐.戴叔伦《敬酬陆山人二首》其一:“党议连诛不可闻,直臣高士去纷纷。”唐.杜牧《故洛阳城有感》诗:“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


【词语党议】   汉语词典:党议

猜你喜欢

  • 风飘万点正愁人

    被风飘散的万片落花,真使人无比惆怅。 旧指人们对景伤春。语出唐.杜甫《曲江》:“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一折:“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 百六掾

    《晋书.元帝纪》:“〔建武元年三月〕辛卯,即王位,大赦,改元……诸参军拜奉车都尉,掾属驸马都尉。辟掾属百余人,时人谓之‘百六掾’。”后因以喻群僚。宋 李曾百《挽别大参》诗:“百六掾间无足纪,二三子侧每

  • 轻董卓

    《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传》:“卓按剑叱绍曰:‘竖子敢然!天下之事,岂不在我?我欲为之,谁敢不从!’绍诡对曰:‘此国之大事,请出与太傅议之。’卓复言‘刘氏种不足复遗’。绍勃然曰:‘天下健者,岂惟董公

  • 鸡黍

    源见“范张鸡黍”。借指好友相约。唐秦系《早秋宿崔业居处》诗:“鸡黍今相会,云山昔共游。”唐王起《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诘朝始趋凤阙去,此日遂愁鸡黍违。”【词语鸡黍】   汉语大词典:鸡黍

  • 元霜杵

    源见“蓝桥”。比喻美满婚姻。元,“玄”的避讳字。清时避帝讳,改“玄”为元。清宋琬《贺新郎.方绣山同年长郎新娶》词:“紫鸾车,簇拥吹箫侣。天付与,元霜杵。”

  • 寿阳

    同“寿阳妆”。宋晁补之《万年欢.梅》词:“算当时寿阳,无此标格。”

  • 吹气胜兰

    后汉.郭宪《洞冥记》卷四:“帝(汉武帝刘彻)所幸宫人名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缚之,恐体痕也。每歌,李延年和之,于芝生殿唱‘回风’之曲,庭中花皆翻落。置丽娟于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

  • 孟嘉帽

    源见“孟嘉落帽”。称美文士儒雅潇洒的风度,用写重阳宴集的雅兴。唐独孤及《九月九日李苏州东楼宴》诗:“风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楼。”

  •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

    巴、着:挨靠、贴近。 前面不靠近村庄,后面不靠近客店。 形容旅途荒无人烟。语出元.无名氏《桃花女》楔子:“今日回家来到这里,争奈天色已晚,又遇着风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怎生是好?”《西游记》二七

  • 察见渊鱼者不祥

    能明察深水中游鱼的人不吉祥。 比喻探知别人阴私的人会惹祸。语出《列子.说符》:“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史记.吴王濞列传》:“且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司马贞索隐:“按此语见《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