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分椹

分椹

东观汉记》卷十六“蔡顺”:“蔡顺字君仲,汝南人,至孝。王莽乱,人相食,顺取桑椹,赤黑异器。贼问所以,云:‘黑与母,赤自食。’贼异之,遗盐二斗,受而不食。”

此事又载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周磐传》附蔡顺。

黑椹成熟,味甜,放给母亲吃;赤椹未全熟,味酸,故留以自食。后因以“分椹”用为孝亲的典故。

五代晋.李瀚《蒙求集注》:“王祥守柰,蔡顺分椹。”前句用晋王祥“抱树泣”的故实,后句即用此事。


猜你喜欢

  • 人到中年万事休

    见〔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主谓 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已逝,事业上不会再有什么作为。元·关汉卿《一枝花·不服老》:“恰不道~,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多用于感慨抒怀。

  • 白龙改服

    同“白龙鱼服”。唐李白《枯鱼过河泣》诗:“白龙改常服,偶被豫且制。”

  • 玉楼作记

    同“玉楼受召”。明沈鲸《双珠记.夫妻永诀》:“素不忤三章五典,谁知作五刑魅宰!莫不是玉楼作记,天上有人催?”

  • 轻鸿毛

    《汉书.司马迁传》: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汉史学家司马迁曾以鸿毛之轻比喻微不足道。后遂用为极言其轻微不足道之典。唐.韩愈《贞女峡》:“漂船摆石万瓦

  • 反汗

    《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不能返喻令出不能收。后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唐元稹《论追制表》:“今陛下如

  • 菽麦不辨

    分不清豆与麦,形容愚笨。《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况仆颇别菽麦者哉。”【词语菽麦不辨】  成语:菽麦不辨

  • 骑白鹿

    晋.葛洪《神仙传》卷八《卫叔卿》:“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八月壬辰,孝武皇帝闲居殿上,忽有一人乘云车,驾白鹿,从天而下。来集殿前,其人年可三十许,色如童子,羽衣星冠,帝乃惊问,曰:

  • 笔端花

    源见“梦笔生花”。借指俊逸的文才。宋刘克庄《水调歌头.八月上浣解印别同官席上赋》词:“老去事多忘……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

  • 井管拘墟

    源见“井蛙”。比喻浅陋、片面的见识。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尚书集注音疏》:“巨儒著述,皆有本源,不得以井管拘墟,轻相訾议也。”见“井蛙之见”。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尚书集注音疏》:“钜儒著述,皆

  • 束蕴请火

    见“束缊请火”。汉·韩婴《韩诗外传》卷7:“即~于亡肉家。”【词语束蕴请火】  成语:束蕴请火汉语大词典:束蕴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