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前度刘郎

前度刘郎

据《太平御览》卷四十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记载说:

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采药,到桃源洞遇到仙女,结为夫妇。至晋武太康年间,二人又重到天台山。

后世因称去而复返的人为“前度刘郎”。上面所叙述的是“前度刘郎”的最早故事渊源,至于“前度刘郎”的提法,则见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公元八〇五年(即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死后,顺宗即位,任王叔文为翰林学士,开始进行“永贞(唐顺宗年号)革新”。后革新运动归于失败。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革新集团,被贬出京,作了朗州司马。十年后,他被召还京都,曾写过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其诗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据说当时的权贵认为这首诗语涉讥忿,故不久又把他贬为播州刺史。十四年后被召回京,写下了这首绝句。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八出《题画》:“〔尾犯序〕堪怜,旧桃花,刘郎又撚。”


偏正 度,次。郎,旧时对青年男子的敬称。上次来过的刘郎。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时刘晨、阮肇二人,曾在天台山遇仙女,回家后二次又入天台。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种桃道士归何处,~今又来。”△多用于表示旧地重游方面。也作“刘郎前度”。


【典源】 唐·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唐·孟棨《本事诗·事感》:“刘尚书自屯田员外郎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征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今译】 唐代刘禹锡 (字梦得) 因朝廷内政治集团斗争受牵连,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承召回京,正值春天,游玄都观,满观桃花灿烂如霞,桃树皆为刘禹锡去京后所栽,刘心生感慨而作诗。又被妒嫉他的人告发,说他心怀怨望,因此不久他又被任外官,十四年后才又回京都,而玄都观中已一派萧然,无复一桃树,于是题诗以纪此事。亦有参用刘晨、阮肇二人上山遇仙女事者。参见 〖刘阮入天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去而复来,多有感伤追怀之意; 也用以咏桃花。

【典形】 刘郎重到、刘郎归、刘郎前度、刘郎去后栽、梦得诮桃红、梦得桃、前度刘郎、前度桃花、桃花前度、玄都观里桃、玄都千树、玄都前度、栽桃刘、桃花记刘郎、问讯旧玄都、刘郎观里花、刘郎去后花、玄都观里花、桃花梦破、前度看花、前度心情、种桃前度、两度刘郎、玄都遗恨、玄都春老、玄都秀句、去后桃花。

【示例】

〔刘郎重到〕宋·周密《探芳信·西泠春感》:“向水院维舟,津亭唤酒。叹刘郎重到,依依漫怀旧。”

〔刘郎归〕 宋·苏轼《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式》:“刘郎归何日,红桃炼残霞。”

〔刘郎前度〕 清·王夫之《和白沙桃花》:“刘郎前度人无恙,日日看花不厌来。”

〔刘郎去后栽〕 宋·陆游《次韵范参政书怀》之七:“桃花荣谢吾何预,一任刘郎去后栽。”

〔梦得诮桃红〕 清·王夫之《广遣头》:“为遣汾阳营李白,徒教梦得诮桃红。”

〔梦得桃〕宋·汪元量《酬隐者刘桃冈》:“拟折渊明柳,重寻梦得桃。”

〔前度刘郎〕 宋·王易简《齐天乐·客长安赋》:“前度刘郎,三生杜牧,赢得征衫尘土。”

〔前度桃花〕 宋·刘辰翁《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桃花前度〕 明·徐渭《镜波馆》:“旧事比君堪一笑,桃花前度属刘郎。”

〔玄都观里桃〕宋·朱淑真 《杏花》:“春心自得东君意,远胜玄都观里桃。”

〔玄都千树〕 宋·辛弃疾 《金缕曲》:“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

〔玄都前度〕 宋·张炎《还京乐·送陈行之归吴》:“正翠阴迷路。年光荏苒成孤旅。待趁燕樯,休忘了玄都前度。”

〔栽桃刘〕 宋·张元干《次仲弥性所和》:“从来谁数折巾郭,重到似是栽桃刘。”


【词语前度刘郎】  成语:前度刘郎汉语词典:前度刘郎

猜你喜欢

  • 一叶落知天下秋

    见一片黄叶从树上飘落就知道世上节令已进入秋季。 表示观察事物的变化当从几微处入手。语出宋.唐庚《文录》:“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按:“一叶落知天下秋”一语虽出自唐庚《文录》,然其意实本

  • 知时鹤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东汉.高诱注:“鹤夜半而鸣也,以无智谋不能免于鼎俎。”“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这意思是说,鹤虽知时,但缺少智谋,因此最终难免被人杀而食用。

  • 藏拙徐陵

    唐.刘餗《隋唐嘉话》下:“梁常侍徐陵聘于齐,时魏收文学北朝之秀,收录其文集以遗陵,令传之江左。陵还,济江而沈之,从者以问,陵曰:‘吾为魏公藏拙。’”南朝诗人徐陵,擅长宫体诗,在当时文坛上与北朝庾信齐名

  • 秦黄鸟

    源见“秦穆杀三良”。哀悼横死的贤才。清尤侗《同年宣城李煌以莱州司李署守胶州死海时行之难诗以挽之》:“业及秦《黄鸟》,殇成海大鱼。”

  • 相顾失色

    因惊恐而面色苍白地互相看着。出自五代人段希尧的事迹。段希尧(878-956年),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后唐天成年间(926-930年)为卫州录事参军,后改任洺州纠曹。石敬瑭镇太原,又被辟为从事。后石敬

  • 叹观止

    同“叹为观止”。吴伯箫《羽书.阴岛的海盐》:“晒盐的工作却恨无缘过目,不过见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井田似的盐滩,同散布着不下千万堆的晶盐,也够叹观止了。”【词语叹观止】   汉语大词典:叹观止

  • 双南

    同“双南金”。宋范仲淹《金在熔赋》:“英华既发,双南之价弥高。”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刺代人劾友者,《咏金》云:‘黄金自有双南贵,莫与游人作弹丸。’”【词语双南】   汉语大词典:双南

  • 执馘

    《诗.大雅.皇矣》:“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毛传:“馘,获也。不服者杀而献其左耳曰馘。”郑玄笺:“执所生得者而言问之,乃献所馘,皆徐徐以礼为之。”后以“执馘”称杀敌献功。唐杨乘《甲子岁书事》诗:“武士

  • 知一万毕

    《庄子.天地》:“通于一而万事毕。”按,“一”指大道。后用“知一万毕”谓理解本质,万事尽通。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述补 理解本质而尽知其他。语本《庄子·天地》:

  • 面从背言

    见“面从后言”。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当时皆谓祸不及身,~,不以为患。”【词语面从背言】  成语:面从背言汉语大词典:面从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