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势不可当

势不可当

亦作“势不可遏”。当:阻挡。来势凶猛,不可抵挡。形容势力或气势很强。郗鉴(336-377年),字道微,高平金乡(今山东高平金乡)人。晋惠帝司马衷时曾任中书侍郎。东晋初受命镇皱山(今山东峄山),为兖州刺史。明帝司马绍时参与平定王敦之乱,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镇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后受明帝遗诏辅佐成帝司马衍,平定苏峻、祖约之乱后,官至太尉。公元322年,王敦起兵反叛,其部将进逼京城。朝中人士议论纷纷,都说应该趁敌人军势未成之时,皇帝亲自出马拒敌。郗鉴却认为不可,他说:“群贼纵兵攻掠,其势不可抵挡。可以凭计谋取胜,难以力胜。况且他们号令不一,大肆抄掠,百姓吸取以往的教训,也会人自为守,因此我们应该坚守不出,以待时机,而不能以弱力敌强寇。”

【出典】:

晋书》卷67《郗鉴传》1798页:“时议者以王含、钱凤众力百倍,苑城小而不固,宜及军势未成,大驾自出拒战。鉴曰:‘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可以算屈,难以力竞。”

【例句】:

唐·裴铏《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28回:“齐将见西岐士马英雄,势不可当,并无一筹可展,半策可施。”


主谓 来势异常迅猛,无法抵挡。语出《晋书·郗鉴传》:“群逆纵逸,其势不可当。”《二刻拍案惊奇》:“亲东家之女也,丈夫酒醉逞凶,横相逼逐,~,今夜已深,不可远去。”※当,不读作dǎng。△多用于描写情势严峻、迅猛。→锐不可当 势如破竹破竹建瓴 ↔节节败退。 也作“势不可挡”、“势不可遏”。


【词语势不可当】  成语:势不可当汉语词典:势不可当

猜你喜欢

  • 甑尘

    同“甑尘釜鱼”。唐卢纶《送浑炼归觐却赴阙庭》诗:“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闽徐夤《邑宰相访翼日有寄》诗:“渊明深念郄诜贫,踏破莓苔看甑尘。”【词语甑尘】   汉语大词典:甑尘

  • 尝鼋

    源见“染指”。喻略有所得,略知滋味。清赵翼《六十自述》诗之二:“才子身名徒吓鼠,好官滋味略尝鼋。”【词语尝鼋】   汉语大词典:尝鼋

  • 岁在申酉,乞浆得酒;岁在辰巳,嫁妻卖子

    岁在申酉:古代星历学中的“太岁纪年法”,把太岁运行在天空中的申酉之位,就叫作“岁在申酉。”下面“岁在辰巳”,亦然。岁,即岁星,俗名太岁。乞浆得酒:比喻所得超过所求。浆,淡酒。 意谓“岁在申酉”,吉利

  • 霞醴

    源见“流霞”。指美酒。五代欧阳炯《〈花间集〉序》:“是以唱云谣则金母词清,挹霞醴则穆王心醉。”

  • 乐昌破镜

    同“乐昌分镜”。《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妾有乐昌破镜之忧,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为虏所掠。”见“乐昌分镜”。《喻世明言》卷24:“妾有~之忧,汝兄被缧绁缠身之苦,为虏所掠。”【典源】 唐·孟棨

  • 三百

    同“三百篇”。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清姚鼐《〈敦拙堂诗集〉序》:“文士得三百之义者,莫如杜子美。”【词语三百】   汉语大词典:三百

  • 夺门之变

    指明英宗复位的事件。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瓦剌掳去后,兵部尚书于谦等拥立英宗弟朱祁钰为景帝(即明代宗,年号景泰,1450-1457年在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抗击瓦剌。次年与瓦剌议和,英宗返

  • 香兽

    《晋书.羊琇传》:“琇性豪侈,费用无复齐限,而屑炭和作兽形以温酒,洛下豪贵咸竞效之。”后遂以“香兽”指用炭屑匀和香料制成的兽形的炭。唐孙棨《题妓王福娘墙》诗:“寒绣衣裳饷阿娇,新团香兽不禁烧。”【词语

  • 鸡肋拳揎

    《晋书.刘伶传》:“(伶)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鸡肋,用以比喻瘦弱的身体。晋刘伶在将遭一俗人殴打时,十分镇定而机智,以幽默的语言迅速弱化了矛盾的

  • 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

    42` 鳌鱼:海中大龟。 宋元时熟语,表示一去不回。语出《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过了一宵,小娘子作别去了。正是: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回。”元.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急离江东趱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