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匈奴未灭

匈奴未灭

匈奴:古代中国北方民族之一。 意谓外患尚未平息。语出《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宋.柳开《上皇帝陈情书》:“且四海之内,万物皆宁,唯有幽州未归,匈奴未灭。”李任夫《袁吴其人及其诗》(《长江日报》1993年8月10日):“吴佩孚失败入川以后,曾赋诗言志。诗云:‘匈奴未灭家何在?望断秋风白帝城。’除了感叹自己身世之外,还表示了他的匈奴未灭之志。事实告诉我们,当他辗转回到北京之后,当时日本想利用他的大旗,终为吴所坚决拒绝。他不作汉奸,这与袁世凯甘心卖国是迥然不同的。”


猜你喜欢

  • 燕蝠

    源见“燕蝠争”。比喻同类而不同心。清赵翼《园田》诗之三:“燕蝠同其类,何乃殊旦夕?”

  • 蚌鹬相争

    亦作“鹬( ㄩˋ yù 育)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争者双方相持不下,或两败俱伤,致使第三者从中得利。详见“鹬蚌相争”条。

  • 魏家品

    同“魏紫”。宋刘辰翁《虞美人.咏海棠》词:“魏家品是君王后,岂比昭容袖?”【词语魏家品】   汉语大词典:魏家品

  • 楚才晋用

    源见“楚材晋用”。比喻用才不当。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并列 比喻用才不当。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

  • 渔阳变

    源见“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叛乱。清洪昇《长生殿.传概》:“唐明皇欢好霓裳宴,杨贵妃魂断渔阳变。”

  • 剑辞圜室

    源见“丰城剑气”。比喻被埋没的人才脱颖而出。圜,牢狱。唐顾云《上翰林刘侍郎启》:“蔡侍郎之未顾,则竹弃柯亭;张司空之见知,则剑辞圜室。”

  • 古井无波

    如井枯竭,不起波澜。比喻人心寂然不动。唐代孟郊《列女操》诗:“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唐代白居易《赠元稹》诗:“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

  • 不磷不缁

    源见“磨而不磷,涅而不缁”。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赵公得醉,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不磷不缁,如赵公在时。”并列 磨不薄,染不黑。

  • 竹弃柯亭

    源见“柯亭笛”。比喻良才不得其用。唐顾云《上翰林刘侍郎启》:“以为蔡中郎之未顾,则竹弃柯亭;张司空之见知,则剑辞圜室。”

  • 如到宝山空手回

    见“如入宝山空手回”。元·杨景贤《刘行首》1折:“正是遇仙不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