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卢郎

卢郎

泛指儒雅少年。原是对北魏卢渊、卢元明的赞语。卢渊,字伯源,范阳涿(今河北涿县)人,晋司空刘琨从事中郎卢谌的后代,温雅好学,累官至仪曹尚书,封固安伯,然正心寡欲,不趋荣利。高祖想立冯后,在召集群臣议论之先问渊道:“你认为如何?”渊答道:“这事自古审慎,依臣愚意,应再检选。”高祖说:“朕意已定。”但渊仍坚持己见。待冯后得立,冯诞获盛宠,深恨渊,渊却毫不以为意。渊随高祖车驾南伐萧赜,恰逢泾州羌人叛乱,连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号称三万,徐徐而进,不及三旬,叛众逃散,数万人投降。当初,渊十四岁时曾到过长安,离开时,送行的人送至渭北,有个相面的扶风人王伯达说:“诸君都不如这位卢郎德望高,官运通,而且二十年后,还会奉圣命再到此地,愿彼时不要忘记我。”此行,王伯达已年过八十,仍至军门求见。卢元明,字幼章,渊的侄子,文采风仪可观,累官至尚书右丞,性好玄理,不妄交游,饮酒赋诗,兴至忘返。年少时曾遇中山王熙,熙虽博识仍赞叹道:“卢郎有如此风采,诵《离骚》,饮美酒,自成佳器。”并挽留数日,赠帛、马而别。

【出典】:

魏书》卷47《卢玄传》1049、1061页:“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元明)少时常从乡还洛,途遇相州刺史、中山王熙。熙博识之士,见而叹曰:‘卢郎有如此风神,唯须诵《离骚》,饮美酒,自为佳器(犹言美材,即有才德、能任大事的人)。’遂留之数日,赠帛及马而别。”

【例句】:

宋·周邦彦《清真词·卷下·〈玉楼春〉》:“夕阳深锁绿芳门,一任卢郎愁里老。” 金·元颜《临江仙》词:“一樽芳酒一声歌,卢郎心未老,潘令鬓先皤(白色)。”


【词语卢郎】   汉语词典:卢郎

猜你喜欢

  • 前后说王卢

    源见“耻居王后”。借指析分人物高低,名次前后。严复《见十二月初七日邸钞作》诗:“岂有文章资黼黻,敢从前后说王 卢。”

  • 三让

    《论语.泰伯》:“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史记.吴太伯世家》:“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

  • 覆鼎

    源见“折鼎覆?”。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宋苏舜钦《了语不了语》诗之一:“公?欲成忽覆鼎,银瓶汲绝还沉井。”亦指误事失职的权臣。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词语覆鼎】

  • 栖梧

    《庄子.秋水》:“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石不食,非醴泉不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鹓雏,鸾凤之属也。”传说凤凰从南海飞往北海,中途只择梧桐树栖息。后用为咏身居清要之职,或用为

  • 出关周史

    源见“紫气东来”。指弃官出关、西赴流沙隐遁的老子。借指弃官归隐。周史,周代的史官,老子曾为周之守藏史、柱下史,故称。宋刘克庄《水龙吟.丙辰生日》:“做取出关周史,莫做他、下山园 绮。”

  • 桂林一枝

    《晋书.郤诜传》:“(郤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以“桂林一枝”比喻人清贵拔俗,非同一般。科举时代

  • 缑岭吹箫客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仙人。唐罗隐《北邙山》诗:“羡他缑岭吹箫客,闲傍云头看俗尘。”

  • 攀鸿之志

    源见“攀鸿”。喻远大的志向。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闻汉将出守,遽彰集凤之仁;蜀客寓言,适起攀鸿之志。”

  • 尸乡鸡

    源见“祝鸡翁”。指隐居生活乐趣。清吴雯《和赠沈客子》诗:“呦呦思近华山鹿,祝祝复远尸乡鸡。”

  • 志同道合

    原作“道合志同”。志:志向;道:道路,指信仰。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一致。魏文帝曹丕时,选官不看真才实学,而以门第出身来决定高下。曹植(事迹见前,“下笔成章”条)当时被曹丕幽居在东阿,便上疏曹丕陈述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