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却死香

却死香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直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洲上有大山,形似神鸟之象,因名之为‘神鸟山’。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心,于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或名之为‘震檀香’,或名之为‘人鸟精’,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科六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活,不复亡也。”可参阅《太平御览》卷八八六“妖异部”“魂魄”引东方朔《十洲记》。

据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说,西海聚窟洲上生长着一种象枫树一样的树,这种树名叫“反魂树”。树的花和叶极香,在数百里之外都可以闻到。如果取树根的木心加水在锅中煮,取汁再用微火熬成糖饴状,然后制成丸,这就是“惊精香”,又叫做“反生香”、“却死香”等等。这种灵丹,香气远闻数百里,人死了,一闻到这种香气,便立刻能够复活。

这些虽然都是无稽之谈,但作为一个古代故事,后以“却死香”、“返生香”、“返魂香”等常用为还魂复活的典故。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四《寓怀》诗:“草为回生种,香缘却死薰。”即用此事为典。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

宋.王禹偁《芍药》诗:“羽客谱传尸解术,仙家重燕返魂香。”


【词语却死香】   汉语词典:却死香

猜你喜欢

  • 放虎遗患

    同“放虎归山”。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之一:“夫蕃戎之性,人面兽心,亲之则顺,疑之则乱……今阻其善意,逆其欢心,古人所谓放虎遗患,不可不察。”连动 放走老虎,留有后患。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

  • 金鸡竿

    源见“金鸡放赦”。古代大赦时竖立的设有金鸡的高竿,为古代颁布赦令时所用的仪仗。表示朝廷举行大赦。唐杨巨源《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上相公》诗之一:“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词语金鸡竿

  • 银河牛女

    源见“牛郎织女”。借指远别的夫妻。周实《金缕曲.七夕伤逝》词:“尝尽人间离别恨,我亦银河牛 女。”【词语银河牛女】   汉语大词典:银河牛女

  • 安世三箧

    安世:指西汉大臣张安世。箧(qiè切):书箧,放置图书典籍的小箱子。张安世(?——前62年),字子孺,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是御史大夫张汤之子。武帝时,任光禄大夫;昭帝时任右将军,封富平侯;宣帝时

  • 不赏之功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后以“不赏之功”极言功大。《晋书.刘牢之传》:“自开辟以来,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而见容于暗世者而谁?”见“功高震主”。《晋书·刘牢之

  • 掘狱

    源见“丰城剑气”。指雷焕掘丰城狱底得宝剑事。比喻有识者发现人才。宋黄庭坚《晚泊长沙示秦处度范元实》诗之一:“昔在秦少游,许我同门友。掘狱无张 雷,剑气在牛斗。”

  • 故物青毡

    同“青毡故物”。清宋琬《舟行杂咏》诗:“故物青毡在,清秋白发微。”

  • 典春衫

    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一:“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后遂以“典春衣”、“典春衫”、“典衣”等写

  • 苏门

    源见“苏门长啸”。本为河南省 辉县山名。晋孙登曾隐居于此,因以为孙登的代称。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阮籍之见苏门,止闻鸾啸。”唐庞德公鬼《同鹿门少年马绍隆冥游》诗:“唯有岘亭清夜月,与君长啸学苏

  • 卧薪尝胆

    指越王句(gōu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屈膝称臣求和,睡柴草、尝苦胆,艰苦自励,愤发图强,立志雪耻复国。后以此典比喻自励、图强,以成就事业。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句践返回国内,于是勤劳受苦,焦虑忧思,悬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