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耳之学

口耳之学

犹言耳食之学。从道听途说中知道一些皮毛而无实学的意思。意思是说,君子求学是耳朵听,心中领会,再通过身体力行加以实践,从而使其一切都可为后人取法。小人则不然,他们学习,只不过是耳朵进,嘴里出。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左右,哪里能使自己身心得到好处呢?更不用说可为他人所取法了。

【出典】: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例句】: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口耳之学。”


偏正 ①只凭嘴上说说,耳朵听听亦即道听途说学到些如皮毛那样肤浅的知识。形容没有真才实学。语本《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于耳,出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清·赵翼《廿一史札记》卷8:“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用于学习态度方面。→末学肤受↔真才实学。②学习语音时重视口说耳听训练。故也称传统音韵学为“~”。清·章学诚《文史通义》7:“古人~,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现多用于指明这种学习态度不可取。→末学肤受 求其深入 ↔不求甚解。也作“口耳讲说”。


【词语口耳之学】  成语:口耳之学汉语词典:口耳之学

猜你喜欢

  • 鲲鹏志

    源见“鲲鹏展翅”。谓远大宏伟之志。阳兆鲲《中秋作》诗:“图南久负鲲鹏志,投北难餍豹虎心。”

  • 哭倒长城

    源见“杞妇崩城”。形容哀怨之极,感天动地。元关汉卿《窦娥冤》二折:“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

  • 射工矢

    源见“含沙射影”。比喻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梁启超《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青天大白日,横注射工矢。”

  • 仙掌露

    同“金茎露”。唐杨师道《初秋夜坐应诏》诗:“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溥。”【词语仙掌露】   汉语大词典:仙掌露

  • 小奚诗囊

    源见“锦囊佳句”。指书童背负的盛有觅来诗句的袋子。裘凌仙《斗鹌鹑.灯虎九曲》:“乱堆些唐 宋文章,顶着这小奚诗囊。腹空虚装甚恍?责从今司书在旁。”

  • 暴虎冯河

    《诗经.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píng)河,徒步过河。又《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与谁偕同)?’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

  • 牛侩

    源见“墙东”。指隐于市井贱业中的人。宋陆游《寓叹》诗:“人怪羊裘忘富贵,我从牛侩得贤豪。”【词语牛侩】   汉语大词典:牛侩

  • 舌下齐城

    《汉书.蒯通传》:“(韩信)闻汉王使郦食其说下齐,信欲止。通(蒯通,范阳人,为足智多谋之士)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无行!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

  • 狐群狗党

    骂人的话,指互相勾结作恶的无赖之徒。《福惠全书.刑名部.词讼》:“狐群狗党,出入茶坊酒肆,蜂游蝶舞,颠狂红粉青楼。”并列 比喻勾结在一起做坏事或不务正业的人。元· 尚仲贤《气英布》4折:“咱若不是扶刘

  • 猴雕刺

    源见“棘端猴”。喻斗巧。唐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斗巧猴雕刺,夸趫索挂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