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之《始兴记》:“晋中朝有质子将归。忽有人寄其书,告曰:‘吾家在观亭庙,石间有悬藤,君扣藤,家人必自出。’归者如言,果有二人出水取书,并曰:‘江伯令君前。’入水,见屋舍甚丽。今俗咸言观亭有江伯神也。
食( ㄙˋ sì ):供养,饲养。 被统治者供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供养。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劳心者治人”的错误观点。语出《孟子.滕文公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
《孙子.军争篇》:“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后汉书.皇甫嵩传》:“兵法,穷寇勿追,归众勿迫。”孙子兵法上论述与敌作战时指出,对于走投无路的残敌,不应过分追击,以防垂死反扑,给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后多以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三国志.王粲等传论》:“昔
源见“望帝啼鹃”。形容思念之苦或悲怨之深。元虞集《送王君实御史》诗:“莺满辋川君定到,鹃啼剑阁我思归。”元 王元鼎《雁传书》套曲:“鹃啼春思月中魂,花迷蝶梦窗前影。”【词语鹃啼】 汉语大词典:鹃啼
同“舞荒鸡”。康有为《明夷阁与梁铁君饮酒话旧事竟夕》诗:“冷吟狂醉到天明,舞剑闻鸡意气横。”
源见“共工触柱”。借指灾难。清 朱祖谋《金缕曲.杂感》:“负壑藏舟寻常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
旧题东汉.班固《汉武帝内传》:“又命侍女更索桃果,须臾,以玉盘盛鲜桃七颗,大如鸭卵,形圆青色,以呈王母。母以四颗与帝,三颗自食。桃味甘美,口有盈味。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母曰:‘此
源见“绝妙好辞”。指极好的文辞。唐白居易《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或隐含“绝”字。唐薛存诚《御制段太尉碑》诗:“雅词黄绢妙,渥泽紫泥分。”亦代称隐语。唐 冯翊子《桂苑丛谈.班支使解大明
同“事与愿违”。宋 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清 陈维崧《金菊对芙蓉.姜学在扫墓归过访》词:“相逢暗惹平生恨,西州路,事与心违。”见“事与愿违”。宋·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