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咳唾成珠

咳唾成珠

庄子.秋水》:“夔谓蚿曰(夔,是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流波山上的一足兽。蚿,是一种百足之虫):‘吾以一足,趻踔而行(趻踔,音chěnchuō,进退不定跳躍前进),予无如矣。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夔从人情出发,认为自己有一条腿腾躍而行就足够了,它问蚿非要长那么多的足,又怎么样呢?意思是讥其多余。蛟以天成自然作答,说我生的足多是天生自然,就像咳唾的时候喷出的唾沫星,大的如珠,小的如雾,散杂而下,出于自然一样,至于说为什么,那就不好追究了。“咳唾成珠”原是形容唾沫星之大者,后因以比喻文字优美,或比喻言谈议论的高明精当。

晋书.夏侯湛传》:“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明.李贽《初潭集.师友五》:“王景文在太学,与九江王阮齐名,阮尝曰:‘听景文谈,如读郦道元《水经》,各川支渠,贯串周匝,无有间断,咳唾皆成珠玑。”


兼语 咳嗽溅出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比喻言辞极为精确,也比喻文辞极为优美。语本《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 喷则大者为珠,小者为雾。”宋·梅尧臣《读毛秘校新诗》:“前字五长篇,大须倾几曲,岂特元和间,~玉。”△褒义。用于赞扬人物的言谈表达方面的精美。也作“欬唾成珠”、“咳珠唾玉”。


【词语咳唾成珠】  成语:咳唾成珠汉语词典:咳唾成珠

猜你喜欢

  • 高凤麦漂

    同“高凤漂麦”。元白朴《梧桐雨》第四折:“可知道夏天,不觉把高凤麦来漂。”

  • 憩棠

    源见“召公棠”。喻地方官的德政。宋梅尧臣《送棣州唐虞部》诗:“风俗已如此,憩棠无讼争。”【词语憩棠】   汉语大词典:憩棠

  • 狡兔计

    同“狡兔三窟”。清 孙淑《五日吊古》诗:“文从狡兔计,高枕乐未央。”

  • 强弩之末

    弩(nǔ努):利用机械力量射箭之弓弩。此典指强劲弓弩射出之箭,飞行到最后就没有力量了。后以此典比喻本来很强大的力量,到最后衰微,起不了作用。汉武帝时,北方匈奴(游牧民族)派人来汉请求和亲(少数民族首领

  • 怨歌齐女

    源见“齐蝉”。指苦苦鸣叫的蝉。清周济《浪淘沙》词:“落日倚孤篷,归棹匆匆,怨歌齐女绿杨中。”

  • 侍车

    《后汉书.江革传》:“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东汉人江革重孝道,曾亲自驾辕为老母挽车,时人称之为“江巨孝”。后

  • 相得甚欢

    彼此相处甚为欢快。出自唐末五代人李罕之及张全义事迹。李罕之(842-899年),陈州项城(今河南项城)人,其家世务农,少时曾为僧人。黄巢起义爆发后,亦聚众起兵,后率所部归唐,被任命为光州刺史。因被秦宗

  • 颜巷

    《论语.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赞扬自己的学生颜回安贫守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后因以“颜巷”为咏居处简陋的典故。唐.白居易《自题小

  • 邯郸幻境

    同“邯郸景”。宋陆游《致仕后述怀》诗:“滟滪危途过,邯郸幻境空。”

  • 召杜

    同“召父杜母”。宋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诗:“岂但搢绅称召 杜,故多扶杖祝彭 聃。”【词语召杜】   汉语大词典:召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