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埋玉树

埋玉树

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晋书.庾亮传》:‘亮将葬,何充会之,叹曰:‘埋玉树于土中,使人情何能已!’”

何充把庾亮的死葬比为“埋玉树”,可见何对庾的尊仰与褒誉。“埋玉树”又省作“埋玉”,旧常用以比喻富有才华的人或美人之死,兼表哀挽悼惜之情。”

宋.范成大《石湖集》入《奠唐少梁晋仲兄弟墓下》诗:“黄壤一时埋玉树,青云何处用丹梯。”


【典源】《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亮) 亡,何扬州 (充)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晋书·庾亮传》亦载。

【今译】 晋代庾亮 (字文康) 去世,何充去参加葬礼。临葬时说:“玉树从此埋入土中,让人痛惜之情绵绵不绝!”

【释义】 后以此典指杰出之人去世。

【典形】 埋玉、埋玉树、随玉树、玉人埋处、玉树悲黄土、玉树长埋、玉树埋尘、玉有谁埋、玉树埋。

【示例】

〔埋玉〕 清·王士禛《陈思王墓下作》:“今过埋玉地,重忆建安人。”

〔埋玉树〕 宋·范成大《奠唐少梁晋仲兄弟墓下》:“黄壤一时埋玉树,青云何处用丹梯?”

〔随玉树〕 唐·刘禹锡《西川李尚书知愚与元武昌有旧》:“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玉人埋处〕 明·汤显祖《哭徐先生墓》:“飞舄兰陵给事中,玉人埋处郁葱茏。”

〔玉树长埋〕 北周 · 庾信 《思旧铭》:“纪侯大去,怀王不返。玉树长埋,风流遂远。”

〔玉树埋尘〕 唐·陈子昂《同旻上人伤寿安傅少府》:“金兰徒有契,玉树已埋尘。”


猜你喜欢

  • 鲍叔相知

    同“鲍叔知我”。唐刘长卿《送裴四判官赴河西军试》诗:“鲍叔幸相知,田苏颇同游。”

  • 贰膳之年

    源见“贰膳”。借指七十岁。唐权德舆《祭故贾魏公文》:“穷琱戈、金铉之宠,可以言贵;过悬车、贰膳之年,可以言寿。”

  • 定远笔

    同“班超笔”。唐王昌龄《从军行》之一:“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 打鸭惊鸳鸯

    宋.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宣城守吕士隆,好缘微罪杖营妓。后乐籍(古指乐户的名籍,也指官妓)中得一客娼名丽华,善歌,有声于江南,士隆眷之。一日复欲杖营妓,妓泣诉曰:‘某不敢避杖,但恐新到某人者不安此耳

  • 秦川织锦机

    源见“织锦回文”。指苏蕙织锦之机。明徐渭《赋得清秋落叶》:“镜中不久繁桃李,愁杀秦川织锦机。”

  • 璧谢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晋公子重耳出亡,及曹,曹共公不礼,僖负羁之妻乃馈重耳盘飧,内置以璧。公子受飧而反其璧。后因谓退还馈赠并表谢意为“璧谢”。清蒋士铨《桂林霜.胁降》:“我说这礼物送得不妥,一定要

  • 雷琴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以螺蚌之徽。”雷氏,名威,唐时著名制琴家。后以“雷琴”谓精美的古琴。宋陆游《昼卧初起书事》诗:“忽有故

  • 鹏海

    源见“鲲鹏展翅”。指南溟,南海。鹏高举九天,远适南海,故称。宋冯京《谢鄂倅南宫城》诗:“尝思鹏海隔飞翻,曾得天风送羽翰。”【词语鹏海】   汉语大词典:鹏海

  • 不材

    源见“木雁”。谓不成材,无用。亦用为自谦之词。唐白居易《蟠木谣》:“尔既不材,吾亦不材,胡为乎人间徘徊?”清龚自珍《秋心》诗之二:“息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词语不材】   汉语大词典:不材

  • 宫邻金虎

    《文选》卷三汉.张衡《东京赋》:“周姬之末,不能厥政,政用多僻(周厉王与周幽王骄奢淫逸,政多邪僻),始于宫邻,卒于金虎(邻,近;周幽王宠倖褒姒,近于宫室,终至民怨沸腾,犬戎入侵,招致祸败。金虎,指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