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事去矣

大事去矣

大事:多指有关政局的大事。 表示失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语出汉.荀悦《汉纪.高祖纪》:“诚用此计,大事去矣。”《梁书.袁粲传》:“今日形势,贵在将和,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新五代史.尤敏传》:“晋失契丹,大事去矣。”元.许有壬《文丞相传.序》:“其以兵入援也,大事去矣。”《金史.忠义传四.术甲脱鲁灰》:“大兵若由散关入兴元,下金房,绕出襄、汉,北入邓鄙,则大事去矣。”


主谓 重大事情无法挽回了。汉·荀悦《汉记·高祖纪》:“诚用此计,~。”△多用于事态方面。


【词语大事去矣】  成语:大事去矣汉语词典:大事去矣

猜你喜欢

  • 山公

    源见“山公启事”。指晋山涛。借指善于甄拔人才者。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曹松》:“尤长启事,不减山公。”清李渔《慎鸾交.送远》:“父书读尽才堪仕,寄语山公且莫催。”【词语山公】   汉语大词典:山公

  • 疏雨滴梧桐

    见〔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 称象

    《三国志.魏书.曹冲传》:“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歧疑,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

  • 整冠纳履

    源见“瓜田李下”。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四年》:“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谓无过!而整冠纳履,当避嫌疑者也。”并列 比喻容易招致嫌疑的行为。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

  • 青青成斧柯

    汉.刘向《说苑.敬慎》:“荧荧不灭,炎炎奈何。涓涓不壅,将成江河。绵绵不绝,将成网罗。青青不伐,将寻斧柯。诚不能慎之,祸之根也。”孔子到太庙中,见金人背上有铭文“青青不伐,将寻斧柯”。意为如果不趋青青

  • 绊骥

    拘系千里马的脚,比喻贤才受拘束。《淮南子.俶真训》:“身蹈于浊世之中,而责道之不行也。是犹两绊骐骥而求其至千里也。”北周庾信《谨赠司寇淮南公》诗:“绊骥还千里,乘鹏更九飞。”【词语绊骥】   汉语大词

  • 臣朔苦饥

    源见“索米长安”。借指俸薄生活难度。徐道政《端阳顾竹侯招食粽》诗:“自到长安米如珠,臣朔苦饥涎空嗌。”【词语臣朔苦饥】   汉语大词典:臣朔苦饥

  • 循循善诱

    指善于有步骤地进行教导。这是孔子的学生颜渊赞美孔子的话。他说,老师的学问越仰头看越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一看好象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使人觉得难以捉摸。虽然如此,他却善于有步骤地诱导我们,用各种

  • 谁无父母

    哪一个人没有父母? 意谓人人皆有孝敬父母之心。语出《诗.小雅.沔水》:“莫肯念乱,谁无父母?”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苍苍蒸民,谁无父母?”

  • 黄金台下客

    宋.恭帝《在燕京作》:“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原诗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标题为《宋诗纪事》所加)赵显(xiǎn)是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他被元人俘虏到大都,怀念临安而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