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喜过望

大喜过望

指英布初见刘邦,刘邦怠慢不恭,他心里很不高兴;及到住所,招待他用之帷帐、饮食和侍从官员与汉王刘邦的规格一样,才大喜,觉得这超过他原来之想望。后以此典比喻事情的结果比原来的希望还好而非常高兴。英布(?——前195年),六县(今安徽六安东北)人。秦时曾犯法受过黥(qíng情)刑(脸上刺字涂墨),所以又名称黥布。秦朝末年,他率领骊(lí丽)山(今陕西临潼县东南)服劳动苦役之刑徒起义,初属项羽,作战勇敢,常为前锋,封九江王。楚、汉战争中,经随何游说,英布投归汉刘邦,封淮南王。英布来见汉王刘邦,刘邦正踞坐在床上洗脚,叫英布进去见他。英布大发怒火,后悔来投汉王,想要自杀。退出来便到住所里,看到用的、吃的、随从官员等跟汉王刘邦住地之规格一样,英布又大为高兴,觉得这超过他原来之想望。英布从刘邦击灭项羽于垓(gāi该)下(今安徽灵璧南)。汉初,以彭越、韩信相继被刘邦处死,因自危而举兵反,战败逃江南,被长沙王(吴芮子成王臣)诱杀。

【出典】:

史记》卷91《黥布列传》2602页:“淮南王至,上方踞(jù据,坐,两脚向前)床洗,召布入见,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帐御、饮食、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例句】:

明·袁宏道《拙效传》:“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16卷:“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觉大喜过望,方才放下了心。”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生观车后一幼女,妙丽如神仙,大喜过望。”


主谓 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特别高兴。蔡敦祺《林则徐》上:“林则徐对兵法本就曾下过番功夫,如今杨遇春肯将阵法授他,正是~。”△用于描写极其高兴。→如愿以偿 喜从天降 喜出望外 尽如人意 ↔大失所望 事与愿违 痛不可忍。也作“过望之喜”。


【词语大喜过望】  成语:大喜过望汉语词典:大喜过望

猜你喜欢

  • 贺燕

    《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忧乐别也。”“贺燕”原指大厦建成燕雀因感有栖息之巢而相贺。后用为贺人升迁,或贺人落成新居的典故。唐.白居易《与诸同事贺座主侍郎新拜太常同宴萧尚

  • 冠山鳌

    源见“龙伯钓鳌”。比喻所负重任。清赵翼《七十自述》诗之九:“头衔已失冠山鳌,犹忝西清供奉劳。”

  • 谢女

    源见“咏絮”。指晋谢道韫。宋张孝祥《瑞鹧鸪》词:“雪下哦诗怜谢女,花间为令胜潘郎。”【词语谢女】   汉语大词典:谢女

  • 夺笔江淹

    源见“江淹梦笔”。谓突然间才思枯竭。柳亚子《四月二十八日为李守常先烈成仁二十二周年纪念》诗:“夺笔江淹才是梦,衔须温序死犹生。”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指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后因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知足不受辱,知度不遭险之典故。宋.苏轼《

  • 获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左傅.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野。叔孙氏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公羊传》:“孔子曰:

  • 文章憎命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憎:厌恶、恨。意谓文章写得好,而作者的命运往往不好。因为文人多敏于世事,有感发而为文,便难免触怒权贵,获逆鳞之罪。清.李宝

  • 千人唱,万人和

    千万人互相唱和。 形容音乐演奏场面盛大。语出汉.司马相如《上林赋》:“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文心雕龙.事类》:“陈思王《报孔璋书》云:‘葛天氏之乐,千人唱,万人和,听者因以

  • 表里山河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子犯,即狐偃,他是晋文公的舅舅,故称舅犯。他也是晋公子重耳的谋臣,曾随其避骊姬之乱,逃往国外,他帮助重耳返国为君成为一代霸主)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

  • 足音跫然

    以步履的声音比喻难得的来客。跫( ㄑㄩㄥˊ qióng 穷)然:脚步声。《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藿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况乎昆弟亲戚之謦咳其侧者乎!”柱:塞。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