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树将军

大树将军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伐:自我夸耀),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皆有表识(标帜),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屏,退避)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此事又见《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

冯异谦虚恭谨,治军有方,每当诸将在一起论功时,他从不参与谈论争竞,常常一个人退避大树下独坐。故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旧因以“大树将军”喻赞带兵将领不居功骄傲。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东篱处士(晋陶渊明号东篱处士),亦出茅庐;大树将军,应怀义愤。”


其他 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语出《后汉书·冯异传》:“诸将并坐论功,异(冯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南史·冯道根传》:“武帝尝指道根示尚书令沈约,美其口不论勋。约曰:‘此陛下之~也。’”△褒义。多用于将领方面。


【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二三引《东观汉记》 曰:“冯异字公孙,为人谦退,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每止顿,诸将共论功伐,异常屏止树下,军中号‘大树将军。’”《后汉书·冯异列传》亦载。

【今译】 后汉光武帝时将军冯异,为人谦和容让,与其他将军路上相遇时,冯异就将车避在一边。每当休息时,诸将军常坐在一起论功,冯异常躲开,自己坐在树下,军中称为“大树将军”。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将领为人谦和不争。

【典形】 大树将军、大树之功、将军大树、将军树、思冯异、将军坐、倚大树、大树萧萧。

【示例】

〔大树将军〕 宋·陈与义 《雷雨行》:“小游太一未移次,大树将军莫振功。”

〔大树之功〕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先登陷敌,无遗大树之功。”

〔将军大树〕 北周·庾信《答赵王启》:“都尉青旗,即时春色; 将军大树,已复花开。”

〔将军树〕 唐·王昌龄《从军行》:“虽投定远笔,未坐将军树。”

〔思冯异〕 唐·李商隐《武侯庙古柏》:“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词语大树将军】  成语:大树将军汉语词典:大树将军

猜你喜欢

  • 扬清抑浊

    同“激浊扬清”。《梁书.武帝纪上》:“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见“扬清激浊”。《梁书·武帝纪上》:“公~,官方有序,多士聿兴,《棫朴》流咏,是用锡公纳陛以登。”【词语扬清抑浊】  成语:扬清

  • 圣之时者也

    时:适时,合乎时宜。 圣人中识时务的人。特指孔子。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圣之时者也。”赵岐注:“孔子时行则行,时止则止。”鲁迅《华盖集.“碰壁”之余》:“中国人是‘圣之时者也’教徒。”

  • 悬蛇疾

    源见“杯弓蛇影”。谓疑心病。唐苏颋《蜀城哭台州乐安少府》诗:“白头还作尉,黄绶固非才。可叹悬蛇疾,先贻问?灾。”

  • 庄生五石浮

    源见“魏王瓠”。喻浮游江湖。明瞿式耜《和刘简斋韵》之一:“长安棋局那须问,羡杀庄生五石浮。”

  • 枕中之藏

    同“枕中鸿宝”。明陈弘绪《再与栎园书》:“安得尽发枕中之藏,日坐卧其下,庶几少有进益。”

  • 一枝数粒

    源见“鹪鹩一枝”。指狭小的居处和简单的饭食。谓生活所求不高。宋曾巩《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 蒙锦绣

    《史记.滑稽列传.优孟传》:“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物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楚庄王喜爱马匹,故把锦绣披在他喜爱的马背上。后遂用为殊宠之典。唐.杜牧《往年随故府吴兴公夜泊芜湖口令赴

  • 丁松入梦

    同“丁固梦松”。清钱谦益《奉赠会稽倪太公十四韵》:“虞竹盈阶方郁郁,丁松入梦转森森。”【典源】 《三国志·吴书·孙皓传》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初,(丁) 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

  • 去甚去泰

    甚、泰:都是过分的意思。谓做事不能太过分。《老子》二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唐.姚元崇《口箴》:“惟静惟默,澄神之极;去甚去泰,居物之外。”亦作

  • 一家之辞

    借指独特而自成一家的见解。《晋书·裴頠传》: “观《老子》之书, 虽博有所经, 而云 ‘有生于无’ ,以虚为主,偏立一家之辞,岂有以而然哉! ”参见:○一家之言见“一家之言”。《晋书·裴顾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