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大礼议

大礼议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1522-1566年在位)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后,统治阶级内部在皇统问题上的政治论争。论争的焦点是如何确定世宗生父朱祐杭(yuán元)的尊号。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1506-1521年在位)病死。厚照无子,依兄终弟及之祖训,其从弟、兴献王朱祐杭之子厚熜(cōng匆)承袭皇位,即世宗。世宗即位后第6天,便下令礼官集议其父兴献王的封号。以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为首的朝臣为维持大宗不绝,认为厚熜应过继给武宗之父、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1488-1505年在位),称皇考,而以生父祐杭为皇叔父。世宗对此表示不满,要求另议。七月,观政进士张璁(后赐名孚敬)上《正典礼疏》,反驳杨廷和之说,主张继统不继嗣,厚熜应尊崇所生,为兴献王立庙京师。世宗得到奏疏,即召见廷和等,下令尊己父为兴献皇帝,母为兴献皇后,但被廷和等拒绝。由此开始了以首辅杨廷和等为一方,以皇帝和张璁、桂萼等为另一方的“大礼之议”。经过多次在朝堂上向皇帝谏诤和双方的辩论,并以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十五日的左顺门事件(吏部左侍郎何孟春与廷和之子、翰林杨慎集合朝中官员共200余人,自辰至午,跪于左顺门前,吁请世宗收回成命。世宗大怒,命逮134人下狱,余者待罪。次日,180余人受廷杖,编修王相等18人被杖死)为转折,世宗于该年九月颁布诏书,定称其父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称孝宗为“皇伯考”。五年(1526年),为朱祐杬建世庙于太庙之右。七年(1528年)六月,颁布《明伦大典》,备述议礼诸臣建议始末,以垂戒后人。杨廷和革职为民,其他论罪不等。十五年,改世庙之名为“献皇帝庙”。十七年九月,又尊祐杬为睿(ruì瑞)宗,袝(fù付)于太庙,并改其陵墓之名为显陵。这一事件从嘉靖即位之初的正德十六年(1521年)四月开始,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以世宗一方胜利结束,在嘉靖年间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典】:

明史》卷17《世宗本纪一》216页:“秋七月壬子,进士张璁言,继统不继嗣,请尊崇所生,立兴献王庙于京师。初,礼臣议考孝宗,改称兴献王皇叔父,援宋程颐议濮王礼以进,不允。至是,下璁奏,命廷臣集议。杨廷和等抗疏力争,皆不听。”《明史·蒋冕传》5044页:“‘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与廷和等力争之。” 《朱希周传》5064页:“时方议‘大礼’,数偕其长争执。” 《丰熙传》5071页:“世宗即位,进翰林学士。兴献王‘大礼’议起,熙携礼官数力争。”


猜你喜欢

  • 庚癸诺

    源见“呼庚癸”。表示同意接济粮食。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一饱但蕲庚癸诺,百年甘守甲辰雌。”【词语庚癸诺】   汉语大词典:庚癸诺

  • 汪洋叔度

    源见“叔度陂湖”。指器宇胸襟宏伟的人。清 陈栋《端正好.题黄心庵来禽书屋填词图》套曲:“你本是无双江夏怎不夺天工巧,汪洋叔度怎不擅天才妙?”

  • 一苇

    《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孔颖达疏:“言一苇者,谓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而渡,若桴栰然,非一根苇也。”后以“一苇”为小船的代称。《三国志.贺邵传》:“臣闻否泰无常,吉凶由人。长江之限不

  • 携谢妓

    源见“东山携妓”。写游乐生活。唐李白《忆东山二首》诗之二:“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 王事靡盬

    王事:朝廷之事。靡:无,没有。盬( ㄍㄨˇ gǔ ):止息。 原意是国王差事做不完,后泛指公务繁忙。语出《诗.唐风.鸨羽》:“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同书《小雅.四牡》:“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唐

  • 碧玉壶

    同“壶中天”。宋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之一:“误入仙人碧玉壶,一欢那复问亲疏。”【词语碧玉壶】   汉语大词典:碧玉壶

  • 魏储南馆

    三国时魏储君曹丕在南馆与元城令吴质清游的故事。《蒙求下.魏储南馆》:“魏文帝(曹丕)《与吴质书》:‘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既妙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闲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骋北疆,旅

  • 阮咸宅

    源见“未能免俗”。侄子居处的代称。唐杨巨源《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诗:“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词语阮咸宅】   汉语大词典:阮咸宅

  • 场藿

    同“场苗”。清杜岕《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场藿谢知己,松云豁肺肝。”【词语场藿】   汉语大词典:场藿

  • 狗监推

    同“狗监揄扬”。清赵翼《咏古》诗之二:“遭逢莫怪临邛幸,犬子原须狗监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