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亲:亲近,偏爱。与:授与,赞助。 上天对人没有偏私,总是赞助有德之人。语出《老子》七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汉.刘向《说苑.敬慎》:“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文选.陈孔璋〈为袁绍檄豫州〉》李善注引《太公金匮》:“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今海内陆沉于殷久矣,何乃急急于元元哉!”《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夫天道无亲,惟与善人,不可不深防,不可不深虑。”鲁迅《故事新编.采薇》:“兄弟俩一同走到华山去,吃些野果和树叶来送自己的残年。况且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或者竟会有苍术和茯苓之类也说不定。”也引作〔天道无亲,唯德是与〕。义同。《国语.晋语六》:“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吾庸知天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淮南子.诠言训》:“天道无亲,唯德是与。有道者不失时与人,无道者失于时而取人。”《隋书.文四子传.房陵王勇》:“勇尝文饰蜀铠,上见而不悦,恐致奢侈之渐,因而诫之曰:‘我闻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也单引〔天道无亲〕。《后汉书.李固传》:“孔子曰:‘智者见变思刑,愚者睹怪讳名。’天道无亲,可为祇畏。”


猜你喜欢

  • 白豕之归

    源见“辽东豕”。谓知识浅薄。《隋书.王贞传》:“怖甚真龙之降,惭过白豕之归。”

  • 一作冯妇

    源见“冯妇”。喻重操旧业。《聊斋志异.某乙》:“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其妻深以为惧,屡劝止之;乙遂翻然自改。居二三年,贫窭不能自堪,思欲一作冯妇而后已。”

  • 获麟

    《春秋.哀公十四年》:“鲁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左傅.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野。叔孙氏车子锄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公羊传》:“孔子曰:

  • 化鹤归

    同“化鹤归来”。元黄溍《开元宫》诗:“曾闻帝子乘鸾去,疑有仙人化鹤归。”

  • 咏絮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谢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咏

  • 寄陇头梅

    源见“陆凯传情”。指寄给亲友的信息。明马中锡《黄驿丞怀归理荒》诗之一:“苦思篱下菊,懒寄陇头梅。”

  • 良造

    《淮南子.览冥训》:“昔者王良、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良造,是王良和造父的合称。王良,春秋时晋国善于驾驭车马的人。造父,是周穆王时善御的人。后因用为咏善驾车马的人

  • 未达一间耳

    达:通。间( ㄐㄧㄢˋ jiàn ):间隔,间隙。 意谓未能通达,只差一点点罢了。 表示两者非常接近,相差无几。语出汉.扬雄《法言.问神》:“昔乎仲尼潜心于文王矣,达之;颜渊亦潜心于仲尼矣,未达

  • 半部论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赵匡义)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

  • 布帆好

    同“布帆无恙”。清黄景仁《昭灵宫》诗:“远人长揖亦有求,愿得还家布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