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如愿之求

如愿之求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庐陵欧明,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以舟中所有,多少投湖中,云:‘以为礼。’积数年。后复过,忽见湖中有大道,上多风尘。有数吏,乘车马来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须臾达,见有府舍,门下吏卒,明甚怖。吏曰:‘无可怖。青洪君感君前后有礼,故要(音yāo,同邀)君。必有重遗(wèi,赠)君者。君勿取,独求‘如愿’耳。’明既见青洪君,乃求‘如愿’。使逐明去。如愿者,青洪君婢也。明将归,所愿辄得,数年,大富。”

旧题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如愿”:“有商人过清湖,见清湖君,君问所需,商曰:但乞如愿。君许之,果得一婢。如愿即其名也。商有所求,悉能致之。后因正旦(正月初一),如愿晚起,商人挞之,走入粪壤(可作肥料的灰土)中不见。今人正旦,以细绳系绵人投粪扫中,云乞如愿。”

此事又见唐.徐坚《初学记》卷十八引《录异传》,《太平广记》卷二九二“欧明”引《博异录》。

“如愿”的故事,广泛流行于晋和南北朝时。说的是从前庐陵地方,有一个商人欧明,每逢船经过彭泽湖时,常投一点东西给湖神。一次,他又从湖中经过,忽然湖水中现出一条大道,湖神派了车马官员前来迎接他,要报答他的恩德。到了水府,湖神问他要什么,欧明说只要“如愿”就够了。湖神便把婢女“如愿”赐给他。带回家后,果然事事如愿,不几年,欧明便成了富翁。

后因以此用为祝愿事事如愿的典故,“乞如愿”便演变成为除夕或元旦祝新年如意的风俗。

宋.黄庭坚《常父答诗有煎点径须烦绿珠之句复次韵答》诗:“政当为公乞如愿,作笺远寄宫亭湖(宫亭湖,据《荆州记》说即彭泽湖,宫亭即彭蠡泽)。”(见《豫章集》卷三)

宋.范成大《打灰堆词》:“除夜将阑晓星烂,粪扫堆头打如愿。”(见《石湖集》卷三十)


猜你喜欢

  • 泣血

    泣无声,如血出,称“泣血”。比喻极为悲恸。《礼记.檀弓上》:“高子皋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旧称居父母之丧者为“泣血”。【词语泣血】   汉语大词典:泣血

  • 伏骥

    《楚辞.九辩》:“骐骥伏匿而不见兮,凤凰高飞而不下。”王逸注:“仁贤幽处而隐藏也。”后以“伏骥”比喻贤者隐居不仕。明 王錂《春芜记.访友》:“纵是埋尘空伏骥,还怜倾盖似登龙。”同“伏枥骥”。清吴嘉纪《

  • 梦里蝴蝶

    源见“庄周梦蝶”。谓虚幻。《群音类选.〈红拂记.虬髯退步〉》:“坐谈间早辨龙蛇,把袖里乾坤,都做梦里蝴蝶。”偏正 传说庄周梦中化为蝴碟,后比喻虚幻不现实的事。语本《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 桐焦

    源见“焦尾琴”。美称琴。况周颐《风入松.宋徽宗琴名松风》词之一:“杏花词事剪冰绡,遗恨付桐焦。”

  • 握发吐哺

    同“吐哺握发”。唐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握发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康有为《大同书》戊部一章:“国家旁求俊乂,握发吐哺以求才。”并列 指为国家礼贤士,殷切求才。唐·韩愈《后二十九日复上书》:“

  • 黄鹄呼子安

    同“黄鹤呼子安”。三国 魏阮籍《咏怀》之五五:“黄鹄呼子安,千秋未可期。”

  • 菰蒲节

    《晋书.苻洪载记》:“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谓之蒲家,因以为氏焉……又其孙坚背有‘艸付’字,遂改姓苻氏,自称大将军、大单于

  • 行者问津

    源见“沮溺耦”。谓询问渡口。晋陶潜《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 称善人

    《东观汉纪.马援》:“马援击交趾,谓官属曰:‘吾从弟少游,尝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乡里称善人,可矣。’”马少游曾经说过,但愿死后乡亲们说是一个好人,就心满意足了。后以“称善人”比喻一生清

  • 兰亭丝竹

    同“兰亭会”。宋王庭珪《柳梢青.和张元晖清明》词:“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