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始皇封松

始皇封松

指秦始皇往东方巡游泰山,避雨树下,因封松树官爵名称。后以此典咏松或咏泰山事。秦始皇攻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后,统一了全中国。取消分封,行郡、县制。收缴兵器铸金人。以弱民众。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文字。拆毁战国时各国边邻地区之城防工事,修建驰道,开展全国陆路交通。于是他亲到各地巡游。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到东方巡视郡、县,登上邹峄(yì益)山(今山东邹县东南)。立石碑,与鲁地儒生们商议,刻石歌颂秦朝功德。讨论祭祀天地山川之事。于是登上泰山,立石碑,筑土坛,举行祭天盛典。下山时,突然刮风下雨,秦始皇在一棵松树下休息避雨,因此赐封那棵松树为“五大夫”。此典又作“五树松”、“五松受职”、“五株封”、“大夫封”、“秦皇旧日封”、“大夫松”、“封松”、“秦封树”、“秦封大夫”。

【出典】:

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242、243页:“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今山东泰山以南地区)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shàn善,登泰山筑坛祭天,叫“封”;在梁父山上辟基祭地,叫“禅”)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今山东中部),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爵位名。秦、汉官制二十等爵的第九级。秦始皇赐封的是一棵松树)。”《集解》张晏曰:“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瓒曰:“积土为封。谓负土于泰山上,为坛而祭之。”

【例句】:

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水奠三川石,山封五树松。” 唐·李白《奉饯十七翁》:“虽五松受职,草木有知,而万象乖度,礼刑将弛。” 唐·陆贽《禁中春松》:“愿符千岁寿,不羡五株封。” 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或著佳人号,或以大夫封。” 元·徐再思《殿前欢·观音山眠松》:“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 明·李梦阳《郑生至泰山》:“有无丈人石,几许大夫松。” 清·顾炎武《登岱》:“立石既已刓,封松既已残。”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千寻偃盖秦封树,总给寒炉一夜柴。” 清·郑鉽《扰龙松歌》:“秦封大夫宁胜此,何为偃蹇深山里。”


【典源】《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风雨暴至,休于树下,因封其树为五大夫。”《艺文类聚》卷八十八引汉·应劭《汉官仪》 曰:“秦始皇上封太山,逢疾风暴雨,赖得松树,因复其道,封为大夫松也。”

【今译】 秦始皇上秦山封禅祭山,下山时忽遇暴风雨,只得在松树下躲避。始皇认为松树有功,于是封树为五大夫(秦时官爵名)。

【释义】 后以此典咏松或咏泰山事。

【典形】 大夫封、大夫松、封松、秦封大夫、秦封树、秦皇旧日封、五树松、五松受职、五株封、老松大夫官、松作大夫、秦帝封。

【示例】

〔大夫封〕 唐·李商隐《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或著佳人号,或以大夫封。”

〔大夫松〕 明·李梦阳 《郑生至泰山》:“有无丈人石,几许大夫松。”

〔封松〕 清·顾炎武《登岱》:“立石既已刓,封松既已残。”

〔秦封大夫〕 清·郑鉽《扰龙松歌》:秦封大夫宁胜此,何为偃蹇深山里。”

〔秦封树〕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千寻偃盖秦封树,总给寒炉一夜柴。”

〔秦皇旧日封〕 元·徐再思 《殿前欢·观音山眠松》:“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

〔五树松〕 北周·庾信《陪驾幸终南山》:“水奠三川石,山封五树松。”

〔五松受职〕 唐·李白 《奉饯十七翁》:“虽五松受职,草木有知,而万象乖度,礼刑将弛。”

〔五株封〕 唐·陆贽《禁中春松》:“愿符千岁寿,不羡五株封。”


猜你喜欢

  • 虞生榻

    同“虞翻榻”。清李邺嗣《赠梁公狄先生》诗之三:“客借虞生榻,人投皋伯家。”

  • 负图

    同“负图之托”。南朝 梁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武皇晏驾,寄深负图,公仰惟国典,俯遵遗托。”【词语负图】   汉语大词典:负图

  • 银瓶

    源见“瓶沉簪折”。比喻男女之情事。宋谢逸《醉落魄》词:“银瓶已断丝绳汲。莫话前欢,忍对屏山泣。”【词语银瓶】   汉语大词典:银瓶

  • 直氏偷金枉

    源见“不疑诬金”。称人受诬蒙冤。唐刘长卿《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

  • 出人头地

    源见“放他头地出”。谓才能、成就高人一等。明陆采《怀香记.飞报捷音》:“书生俊杰真天纵,出人头地建奇功。”述宾 形容超出别人或高人一等。语本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柳

  • 藏污纳垢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率兵围宋。宋国告急于晋。晋景公打算派兵救援。晋大夫伯宗提出异议。他说,上帝目前正眷祐楚国,晋国虽然强大,也无法与之争锋。河流湖泊都容纳浊泥污水,山林草野也有毒虫

  • 耒耨之教

    《易.系辞下》:“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耒、耨:上古时代翻土锄草的农具,借指耕作。后因以“耒耨之教”用为传授农业耕作技术。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依神农耒

  • 依墙哭楚

    源见“哭秦庭”。谓为国求援纾难。宋王令《寄满衡文》诗:“须学依墙勤哭楚,莫同伏弩助收庞。”

  • 药石之言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疢(音chèn,热病)也。孟孙之恶我,药石(治病的药物和砭石,泛指药物)也。美疢不如恶石。’”后因以“药石之言”用为比喻规劝别人改正过失的良言的典故。

  • 寡众不敌

    见“寡不敌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