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

指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回成都(今四川成都),司马相如家里只有四面墙壁,其他什么都没有,极为贫困。后以此典比喻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因慕蔺相如为人,故名相如。少时好读书,口吃而善著书,并可击剑、弹琴。这时卓王孙有个女儿叫文君,刚死了丈夫,喜爱音乐,因此司马相如假装与县令相敬重,而用琴声挑逗她。司马相如到临邛(Qlóng穷,今四川邛崃县)来,车马随行,举止大方外貌俊秀;及至在卓氏家中饮酒、弹琴,卓文君私自从门缝中偷看他,心中喜欢而仰慕司马相如,恐怕自己不能配得上。弹琴结束,司马相如便派人重赏卓文君的服侍人,向卓文君转达私衷。卓文君夜间逃出来私奔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赶着马车急返成都,但家中空空,只有四面墙壁竖立。此典又作“壁立”、“成都之壁”、“家无四壁”、“四壁立”、“立壁”、“四壁一身”、“徒四壁立”、“相如四壁”、“四壁”、“长卿四壁”、“马卿壁”、“家徒壁立”。

【出典】:

史记》卷117《司马相如列传》3000页:“文君夜亡(逃跑)奔(旧时把男女不依照礼教规定而相结合称“奔”。又叫“私奔”)相如,相如乃与驰(使劲赶马)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索隐》孔文祥云:“徒,空也。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云就此中以安立也。”

【例句】:

晋·左思《咏史》:“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唐·张称《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宋·黄庭坚《次韵宋懋宗》:“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 宋·陈师道《答黄充》:“我无置椎君立壁,舂黍作糜甘胜蜜。” 宋·陈与义《次韵乐文卿北园》:“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金·元好问《王子文琴斋》:“相如四壁消何物,直要文君典鹔鹴。” 清·赵执信《索纸行》:“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主谓 家里只有四周墙壁立着。形容家庭极其困难,空无一物。《孽海花》3回:“那时正是~,囊无一文。”△贬义。多用于表示生活穷困方面。→室如悬磬 环堵萧然 一贫如洗 ↔堆金积玉 丰衣足食金玉满堂。也作“家道壁立”、“家徒壁立”、“空徒四壁”、“室徒四壁”。


【典源】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卓)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索隐:“家空无资储,但有四壁而已。”

【今译】 汉代司马相如 (字长卿) 与卓文君彼此爱慕,文君乘夜私奔相如,相如与她一同赶回成都。相如家里空空荡荡,仅有四面墙壁。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多指寒士生涯。

【典形】 壁立、长卿四壁、成都之壁、家四壁、家徒四壁、家无四壁、立壁、马卿壁、四壁、四壁一身、四立壁、徒四壁立、相如四壁、家徒壁、四壁相如、四壁如相如、一穷无四壁、司马归无屋、家徒四立壁、相如壁、四壁环相如、贫无四壁、一身无四壁、四壁立、四壁穷、四壁空。

【示例】

〔壁立〕 晋·左思《咏史》:“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长卿四壁〕 清·赵执信《索纸行》:“长卿四壁羞文君,千金万里来长门。”

〔成都之壁〕 唐·骆宾王《上兖州崔长史启》:“直以容膝一丘,曲阜之瓢遽切; 枕肱五亩,成都之壁已穷。”

〔家徒四壁〕 宋·黄庭坚《次韵宋懋宗》:“家徒四壁书侵坐,马耸三山叶拥门。”

〔家无四壁〕 唐·张偁《少年行》:“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

〔立壁〕 宋·陈师道《答黄充》:“我无置锥君立壁,舂黍作糜甘胜蜜。”

〔马卿壁〕 清·黄景仁《定风波·和余少云》:“杜陵茅,马卿壁,我更无家可归得。”

〔四壁〕 元·关汉卿《窦娥冤》:“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

〔四壁一身〕 宋·陈与义《次韵乐文卿北园》:“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四立壁〕 宋·黄庭坚《次韵子瞻寄眉山王宣义》:“参军但有四立壁,初无临江千木奴。”

〔徒四壁立〕 宋·张孝祥《南山昭庆观音障坐偈》:“地僻寺古,僧无卓锥,空堂岿然,徒四壁立。”

〔相如四壁〕 金·元好问《王子文琴斋》:“相如四壁消何物,直要文君典鹔鹴。”


【词语家徒四壁】  成语:家徒四壁汉语词典:家徒四壁

猜你喜欢

  • 祝鲠人

    源见“祝哽祝噎”。指老人。鲠,通“哽”。宋陆游《秋感》诗:“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鲠人?”

  • 芝眉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吕望芝眉也。”吕望(即太公望,姜太公也)的眉毛呈现芝采,古人以为是贵相。后因以“芝眉”作为称人容颜的敬词。《颜氏家藏尺牍.吴侍郎元莱》:“远承手谕,如对芝眉。”【词语芝眉】 

  • 星如雨

    《左传.庄公七年》:“星陨如雨”。宋吴自牧《梦粱录.元宵》:“诸营班院于法不得与夜游,各以竹竿出灯球于半空,远睹若飞星。”后遂用“星如雨”比喻元宵灯火之盛。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词:“东风夜放花千树

  • 四壁牙签

    源见“邺侯书”。形容藏书丰富。清秋瑾《题潇湘馆集》诗:“四壁牙签详亥豕,一门诗友尽璠玙。”

  • 羊枣昌歜

    《孟子.尽心下》:“曾晳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左传.僖公三十年》:“冬,王使周公阅来聘,飨有昌歜。”又《韩非子.难四》:“屈到嗜芰,文王嗜昌蒲葅,非正味也,而二贤尚之,所味不必美。”按,羊枣,

  • 侍车

    《后汉书.江革传》:“建武末年,与母归乡里。每至岁时,县当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摇动,自在辕中挽车,不用牛马,由是乡里称之曰‘江巨孝’。”东汉人江革重孝道,曾亲自驾辕为老母挽车,时人称之为“江巨孝”。后

  • 尔虞我诈

    或用作“此诈彼虞”、“尔诈我虞”。形容互相猜疑,互相欺骗,勾心斗角。公元前595年秋,楚庄王出兵伐宋,相持几个月,双方均疲惫不堪。为了迫使宋国求和,楚国军队在当地修房筑屋,并招回逃亡百姓耕田种地,以作

  • 石能言

    《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地在今山西省榆次市西北)。晋侯(晋平公)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是说有物的凭证可以这样说)焉。不然,民听滥(失实)也。抑臣又闻之曰

  • 日以继夜

    《国语.吴语》:“孤日夜相继,匍匐就君。”后以“日以继夜”谓日夜不停。丁玲《韦护》三章:“他们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栖在小房子里。”主谓 形容连续进行,没有间断。语出《国语·吴语》:“孤日以继夜,匍匐就

  • 兵车之会

    偏正 带着武装部队去会盟。春秋时齐桓公争霸,多次同诸侯会盟,其中在僖公年间的四次会盟都带部队,称为“兵车之会”。《谷梁传·庄公二十七年》:“~四,未尝有大战也。”△多用于盟约方面。【词语兵车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