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家里儿子不读书,哪里来的官做? 旧时鼓吹读书是为了当官。语出明.佚名《增广贤文》:“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爷笑道:‘秀才将何为本?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今后须宜勤学,不可将光阴错过。’刘斋长唯唯谢教。”
家里儿子不读书,哪里来的官做? 旧时鼓吹读书是为了当官。语出明.佚名《增广贤文》:“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爷笑道:‘秀才将何为本?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今后须宜勤学,不可将光阴错过。’刘斋长唯唯谢教。”
源见“白驹空谷”。喻贤人在野。宋史隽之《望海潮.浮远堂》词:“凤集高岗,驹留空谷接英游。”主谓 骑白驹而去的人,在这山谷中生活。比喻贤德之人在山野隐居生活。语本《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
源见“咏史船”。借指才士受到名人的赏识礼遇。唐李白《答杜秀才五松山见赠》诗:“吾非谢尚邀彦伯,异代风流各一时。”
同“羊欣白练裙”。清宋琬《冷心芳挽诗》之二:“羊欣裙一叶,把玩倍思君。”
《左传.宣公二年》:“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骃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叔牂
源见“披云雾见青霄”。指识鉴不凡。唐王维《游悟真寺》诗:“望云思圣主,披雾忆群贤。”也指识鉴不凡的人。宋李纲《辞免领开封府事表》:“去魑魅之域而已幸于赐环,簉云龙之廷而方期于披雾。”【词语披雾】
形容投力太少,无济于事。孟子说,仁战胜不仁,就象是水能战胜火一样。现在那些行仁的人,就象是拿一小杯水去扑灭一车木柴所燃烧起的熊熊烈火;扑灭不了,便说是水终究战胜不了火,这样的论调又助长了那些极端不仁的
《礼记.文王世子》:“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
源见“掌上明珠”。谓儿女离别疼爱自己的父母。多指女儿出嫁。唐沈佺期《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诗:“玉就歌中怨,珠辞掌上恩。”
旧时感叹女子的苦乐取决于他人,引申指做人不要依附于别人。唐代白居易《大行路》诗:“为君薰衣裳,君闻兰麝不馨香;为君盛容饰,君看金翠无颜色。行路难,难重陈。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史记.萧相国世家》:“曹参代之,守而勿失……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司马贞索隐:“小颜云:画一,言其法整齐也。”后因以“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