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黄犬书”。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词语黄犬音】 汉语大词典:黄犬音
见〔天下有道,守在四夷〕。【词语守在四夷】 成语:守在四夷
原作“每下愈况”,比喻越从低微的事物上推求,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后用作“每况愈下”,义亦转变,表示情况越来越坏的意思。东郭子与庄子互相对话揭示道无处不在、广大无边而又体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的道理。东郭子
《谐语》引《苏黄滑稽帖》:“苏轼曰:王状元未第时,醉堕汴河,为水神扶出,曰:‘公有三百千料钱,若死于此,何处消破?’明年,遂登进士。有久不第者,亦效之,佯醉落河,河神亦扶出。士大喜曰:‘我料钱几何?’
源见“访戴”。指剡溪。唐戴叔伦《泛舟》诗:“飘飘信流去,误过子猷溪。”
《庄子.列御寇》:“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后因以“不系舟”比喻自由而无所牵挂。唐白居易《适意》诗之一:“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源见“庾郎鲑菜”。喻指生活清贫。宋陆游《对食》诗:“正有一箪元自足,纵嘲三韭亦何伤!”
指豪杰之士因不遇于时,或隐居山林,或托身于屠贩。《汉书.王吉传》:“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欧阳修《释秘演讨集序》:“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莫见者。”
源见“管中窥豹”。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二回:“他又好修饰,你瞧他这屋子,就可略见一斑了。”聂绀弩《谈〈野叟曝言〉》:“以后还要引用原文,即使不读全书,也可以略见一斑的。”述补
见“乡壁虚造”。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72章:“这位名震一时的北洋派勇将完全变成了一个~的神话家。”【词语面壁虚构】 成语:面壁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