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弘演纳肝

弘演纳肝

吕氏春秋.忠廉》:“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及懿公于荥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后因以“弘演纳肝”为杀身报主之典。《隋书.诚节传序》:“申蒯断臂于齐庄,弘演纳肝于卫懿……凡在立名之士,莫不庶几焉。”清顾炎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适皆以三月十九日追痛之作词旨哀恻依韵奉和》之二:“弘演纳肝犹报主,王裒泣血倍思亲。”


【典源】《吕氏春秋·忠廉》:“卫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于使。翟人攻卫,其民曰:‘君之所予位禄者,鹤也; 所贵富者,宫人也。君使宫人与鹤战,余焉能战?’遂溃而去。翟人至,及懿公于荣泽(一作荧泽),杀之,尽食其肉,独舍其肝。弘演至,报使于肝毕,呼天而啼,尽哀而止,曰:‘臣请为襮(bo)。’因自杀,先出其腹实,内懿公之肝。”《韩诗外传》 卷七、《新序》 卷八亦载。

【今译】 春秋时,卫懿公有臣子名叫弘演,当弘演奉命出使未归时,翟(狄) 人攻打卫国,因懿公虐民好鹤,宠爱宫人,百姓不战而溃逃。翟人在荣泽杀死懿公,尽食其肉,仅剩其肝。弘演归来,先向懿公的肝禀报使命完成,呼天抢地,极尽悲痛。然后剖腹,将自己的腹脏挖出,装入懿公的肝而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忠君至死不移。

【典形】 弘演肝、弘演纳肝、纳肝人、纳肝卫演。

【示例】

〔弘演肝〕 清·王夫之《为晋宁诸子说春秋》:“荧泽弘演肝,伊川辛有泪。”

〔弘演纳肝〕 清·顾炎武《陈生芳绩两尊人先后即世》之二:“弘演纳肝犹报主,王裒泣血倍思亲。”

〔纳肝人〕 清·潘来《羊城杂咏》:“异代流风多感激,草间时有纳肝人。”


【词语弘演纳肝】   汉语词典:弘演纳肝

猜你喜欢

  • 文翁化

    同“文翁化俗”。唐羊士谔《书楼怀古》诗:“何独文翁化,风流与代深。水云无旧辙,骚雅有遗音。”

  •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蜗角:蜗牛的触角。蝇头:苍蝇的头。 比喻微不足道枉费精神的名和利。语出宋.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三折:“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 判若云泥

    源见“云泥”。比喻高低、好坏的差别悬殊。清 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卷四:“至外虹口一带之水手客寓,西国流氓麕集其内,卑鄙龌龊,视此真判若云泥矣。”见“判若天渊”。张平《抉择》:“他发觉眼前的这一切同他所

  • 韩娥绝唱

    同“韩娥曲”。唐崔涂《声》诗:“韩娥绝唱唐衢哭,尽是人间第一声。”

  • 桐乡置祠

    同“桐乡归葬”。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棠树勿剪,何如审像图形;桐乡置祠,岂比耳闻身及?”

  • 璧返

    同“璧还”。《聊斋志异.巩仙》:“此府中物,来时仓猝,未暇璧返,烦寄去。”【词语璧返】   汉语大词典:璧返

  • 迷金醉纸

    同“纸醉金迷”。清 黄树仁《〈淞南梦影录〉序》:“迷金醉纸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见“纸醉金迷”。清·黄树仁《〈淞南梦影录〉序》:“~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词语迷金醉纸】  成语:迷金醉纸汉语

  • 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 表示人要取得别人尊重,必须自尊自重。语出《孟子.离娄上》:“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元.无名氏《谇范叔》二折:“

  • 猪肝累尹

    同“猪肝多累”。清张问陶《忆家园》诗之四:“猪肝累尹身难避,雀舌留宾手自煎。”

  • 唱刀镮

    源见“大刀头”。谓渴望顺利还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五回:“记得昨宵踏歌处,有人连臂唱刀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