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

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载:汉人孙敬,字文宝,晨夕闭门苦读,时人称他“闭户先生”。他还“以绳系头悬屋梁”,以警示疲倦打瞌睡。因家贫,曾编杨柳为简抄书。孙敬后来成为大儒。又《战国策.秦策一》载:战国时苏秦好学,为钻研《太公阴符》,他深夜不睡,“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因以“悬梁刺股”为刻苦读书学习之典。清李渔比目鱼.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见“悬头刺股”。明·徐霖《绣襦记·剔目劝学》:“岂不闻古之人~,以志于学。”


【典源】《战国策·秦一》:“ (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太平御览》卷六一一引 《史记》 曰:“苏秦,洛阳人,与魏人张仪同师事鬼谷先生。读书至睡,秦辄引锥刺股,血流至踝。”又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曰:“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常闭户,号为闭户先生。”

【今译】 战国时苏秦夜间读书,苦心揣摩诵读,困倦欲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大腿,血一直流到脚上。汉代孙敬好学,将头发系住悬在屋梁上,防止打瞌睡,用来督促自己。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人刻苦攻读。

【典形】 刺股、刺股悬头、梁悬、悬梁、悬头苦学、锥钝股多坑。

【示例】

〔刺股〕 宋· 王安石《酬慕客员外》:“吹毛未识腰间剑,刺股犹藏袖里锥。”

〔刺股悬头〕 元· 武汉臣 《生金阁》:“想刺股悬头去读书,则我这当也波初。”

〔梁悬〕 南朝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梁悬,栽枝梧而锥握。”

〔悬梁〕 明·汤显祖《牡丹亭》:“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悬头苦学〕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悬头曾苦学,折臂反成医。”


【词语悬梁刺股】  成语:悬梁刺股汉语词典:悬梁刺股

猜你喜欢

  • 南楼看月

    源见“南楼”。指登楼赏月游乐。宋戴复古《杜仲高自鄂渚下仪真》诗:“鄂渚三千里,南楼看月回。”

  • 安足不成蛇

    源见“画蛇添足”。比喻办事凭主观强求不会成功。宋苏轼《八月十七日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之二:“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明日失杯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 泥牛入海无消息

    比喻一去不复返。语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龙山和尚》:“洞山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郭沫若《满江红》:“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

  • 阮籍哭

    源见“哭穷途”。指为途穷而悲伤。雷琯《古意》诗:“朝为杨朱泣,暮作阮籍哭。”【词语阮籍哭】   汉语大词典:阮籍哭

  • 穿杨百步

    同“百步穿杨”。《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能武的穿杨百步,用不着时,几杆箭,煮不熟饭锅。”

  • 声明文物

    《左传.桓公二年》:“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后因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唐刘禹锡《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

  • 临渊结网

    源见“临河羡鱼”。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事到临头才采取行动。明杨珽《龙膏记.游仙》:“霎时间石火冰寒,早办个凤想仙缘。休等待临渊结网,只落得月缺花残。”连动 到了池边准备捕鱼,才来织鱼网。比喻事先不做准备

  • 雁逝鱼沉

    传说雁和鱼都可以代传书信,故以此典比喻音信断绝。又作“雁杳鱼沉”。出自五代后唐李袭吉之文中。李袭吉(?-906年),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乾符末应进士举,遭逢战乱,往依河中节度使李都,被擢为盐铁

  • 间不容发

    谓两者之间相距极微,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死与生、成与败极为接近,比喻形势紧迫危急到了极点。淮阴人枚乘(?一前140年),字叔。西汉辞赋家。初为吴王刘濞(bì必)郎中,上书劝刘濞不要谋反,说:“如果用

  • 抱玉泣血

    源见“和氏之璧”。指因怀才不遇或忠贞蒙冤而悲伤。汉王充《论衡.讲瑞》:“美玉隐在石中,楚王、令尹不能知,故有抱玉泣血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