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房谋杜断

房谋杜断

房:即房玄龄;杜:指杜如晦。房玄龄出主意,杜如晦作决断,比喻为了共同的事业而亲密合作。又作“房杜”。房玄龄事迹参见“耸壑昂霄”条。杜如晦(585-630年)字贞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隋大业中,预吏部选,补滏(fǔ府)阳尉。唐兵入关中后,被李世民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徙陕州总管府长史,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等职。贞观年间位至尚书右仆射。史载房玄龄多谋略,杜如晦善于决断。贞观初年二人悉心合作,共掌朝政,故有“房谋杜断”之称。

【出典】:

新唐书》卷96《杜如晦传》3859页:“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云。”

【例句】: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卷118《谢丞相启》:“伏遇某官有伊训说命之学,兼有房谋杜断之长。”


并列 原指房玄龄善于出计谋,杜如晦善于作决断。形容各有专长各具特色。也指同心辅政,合作得很好。语出《旧唐书·杜如晦传》:“如晦长于断,而(房)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例]他们~,配合默契。△多用于谋断方面。


【词语房谋杜断】  成语:房谋杜断汉语词典:房谋杜断

猜你喜欢

  • 无皂白

    源见“不分皂白”。比喻没有是非标准。晋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孟轲以为人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弟於是何太无皂白邪!”《聊斋志异.新郑狱》:“公以无质实,叱去之。二人下,皆以官无皂白。”【词语无皂白】

  • 言为心声

    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后以“言为心声”谓言语是表示心意的声音。清龚自珍《别辛丈人文》:“我思孔烦,言为心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文学救国法》:“

  • 如其仁,如其仁

    如:犹“乃”。 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对人深表赞许之辞。语出《论语.宪问》:“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王引之《经传释词》:“如,犹乃也。”唐.陈

  • 嚼齿

    源见“张巡嚼齿”。形容愤慨之极。宋苏轼《京师哭任遵圣》诗:“奋髯走猾吏,嚼齿对奸将。”【词语嚼齿】   汉语大词典:嚼齿

  • 琴怨

    源见“湘灵鼓瑟”。指幽怨的琴声。宋钱惟演《再赋》:“琴怨来湘浦,鸿惊近洛川。”

  • 颜氏之子

    《周易.系辞下》:“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周易.系辞下》有“颜氏之子”之语。后常用以比喻有才德之人。唐.杜甫《酿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诗:“神仙中人不易得,颜

  • 积甲齐熊耳

    同“积甲山齐”。宋陆游《中夜闻大雷雨》诗:“已闻三箭定天山,何啻积甲齐熊耳。”【典源】 《北堂书钞》 卷一一九引《东观汉记》云:“刘盆子将丞相以下降,奉高皇帝玺绶,诏以属城门校尉,贼皆输铠甲兵弩矢缯,

  • 孟子邻

    源见“孟母择邻”。喻指识书达礼的人家,多用为称美邻居之典。唐张九龄《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诗见赠以此篇答焉》:“辙迹陈家巷,诗书孟子邻。”

  • 五湖心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

  • 舞戚

    同“舞干”。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不知玉弩垂芒,凶水无九婴之疹;瑶阶舞戚,洞庭有三苗之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