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

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又《里语证实.打草惊蛇》引《续常谈》作“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注云:“言汝诉主簿贪贿如打草,则我为蛇之被惊知戒矣。”原喻惩彼戒此,后用以喻作事不密而惊动对方。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十回:“老武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连动 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用以指做事考虑不周,行动不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和防备。语本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渎物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不管他是真是假,你的人都得仔细盯着,既不要与之联手,也不要~。”△贬义。用于办事不周密。 →因小失大 敲山震虎 ↔闻风不动 纹丝不动。也作“打草蛇惊”。


解释惊:惊动。拨打草丛惊动了草丛里的蛇。比喻行事泄密而惊动对方。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南唐的王鲁在当涂做官时,一心想着如何弄到钱财。恰逢当时辖区的老百姓联名向县令告状,说主簿大人贪污受贿。王鲁明白案件与自己多有牵连,心里惊慌,竟然在状子上批示说:“你们虽然只打了草,我其实已经像草中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这件事在当时成了好事者热议的内容。

反义引蛇出洞

例句

为了不打草惊蛇,同时也为了放长线钓大鱼,公安局决定对这艘可疑渔船进行暗中监视。


【词语打草惊蛇】  成语:打草惊蛇汉语词典:打草惊蛇

猜你喜欢

  • 凤楼

    南朝陈.江总《箫史曲》:“弄玉秦家女,箫史仙处童。来时兔月照,去后凤楼空。”(据《乐府诗集》卷五十一引)传说秦穆公曾为女与婿弄玉、箫史造凤台。箫夫妇居住数年不下,后一朝跨凤,双双飞去。江总《箫史曲》所

  • 真讲官

    明代文震孟(1574-1636年),字文起,吴县人。文征明曾孙。天启殿试第一,授修撰。因触忤魏忠贤被廷杖80,贬秩调外,后不赴调而归,削职为民。崇祯元年召为侍读,改左中允,充日讲官。擢升礼部左侍郎,兼

  • 颉羹侯

    同“羹颉侯”。元陈孚《漂母冢》诗:“莫笑千金酬漂母,汉家更有颉羹侯。”

  • 助桀为虐

    《史记.留侯世家》:“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相传是一个暴君。后以“助桀为虐”谓帮助坏人作坏事。唐刘知幾《史通

  • 分桃

    汉.刘向《说苑.杂言》:“弥子瑕爱于卫君(卫灵公)……君游果园,弥子瑕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而忘其口味。’”春秋时,卫灵公同其男宠弥子瑕游果园。弥子瑕尝了一个桃,觉得味道颇甘美,于是就把这

  • 长缨鄙好变邹俗

    源见“邹缨齐紫”。谓上行下效。南朝 梁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长缨鄙好,且变邹俗。”

  • 千锤百炼

    形容写作诗文精益求精,反复推敲,功夫很深。唐代皮日休《刘枣强碑》:“自李太白百岁,有是业者,雕金篆玉,牢奇笼怪。百锻为字,千炼成句,虽不在躅太白,亦后来之佳作也。”躅( ㄓㄨㄛˊ zhuó 浊):

  • 祖生

    源见“祖鞭先著”。后世诗文常称祖逖为祖生。唐胡曾《咏史诗.豫州》:“策马行行到豫州,祖生寂寞水空流。”宋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词:“两河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词语祖生】 

  • 天涯何处无芳草

    天涯:天边。表示极远的地方。 就是走到天边,也会发现芳草。 意谓到处都有理想的事物。语出宋.苏轼《蝶恋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叔阳《关于〈生死之间〉的几句话》(《芳草》1985

  • 瓜祭

    古人食瓜,将食,必先以祭祖,谓食瓜荐新,表示不忘本。《礼记.玉藻》:“瓜祭上环。”上环:切瓜作环形,有上环、下环之分,上环为蒂部,下环为脱花处,祭时取上环。【词语瓜祭】   汉语大词典: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