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扫门求见

扫门求见

指魏勃为齐相曹参舍人(侍从官)打扫门外卫生,才由舍人引荐他见到曹参。后以此典形容设法求谒权贵,希图任用。 当魏勃年青时,想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拿不出东西打通关系,便经常独自一人凌晨时分前去齐相舍人的大门外打扫卫生。这位舍人非常奇怪,以为是怪物,而在暗中窥察,抓到魏勃。魏勃说:“想见曹参丞相,没有门路,因此为您打扫大门外卫生,想以此得到求见之机会。”于是这位舍人便把魏勃引见给曹参,因此他也当了舍人。此典又作“空扫相门”、“扫丞相门”、“扫门”、“丞相扫门人”、“埽门士”、“扫门踪魏勃”、“长扫朱门”、“相门洒埽”、“耻为丞相扫”。

【出典】: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2004页:“及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随刘邦起义,屡立战功,封平阳侯,任齐相九年,萧何死,曹参继任为汉丞相),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通“扫”)齐相舍人(侍从官)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sì四,暗中窥察)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

【例句】: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唐·骆宾王《自叙状》:“然而进不能谈社稷之务,立事寰中;退不能扫丞相之门,买名天下。” 唐·刘长卿《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唐·刘禹锡《酬淮南牛相公述旧》:“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 唐·杜牧《寄崔钧》:“自愧埽门士,谁为乞火人?” 唐·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扫门踪魏勃,开阁伫孙弘。” 唐·李山甫《送职方王郎中》:“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围。” 清·钱谦益《癸未四月吉水公诣阙》之三:“仕路揶揄诚有鬼,相门洒埽岂无人。” 清·黄景仁《上朱笥河先生》:“言公相士无成规,扫门求见君无迟。” 清·郁植《悲歌》之六:“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


【典源】《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早夜埽齐相舍人门外。相舍人怪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埽,欲以求见。’于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汉书·高五王传》亦载。

【今译】 汉代魏勃想求见齐相曹参,因家中贫穷无法进见,于是他常常大清早去曹参舍人 (侍从官) 的门外打扫。舍人感到奇怪,以为有什么怪物,就悄悄窥察,发现了魏勃。魏勃告诉他:“我想求见相君,便没有机缘,所以为您打扫门外,想请您引见。”于是舍人为他引荐,见到曹参,也被用为舍人。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设法求谒权贵,希图任用。

【典形】 长扫朱门、丞相扫门人、耻为丞相扫、空扫相门、埽门士、扫丞相门、扫门、扫门求见、扫门踪魏勃、相门洒埽、扫舍人门、笑魏勃、拥篲扫公门、无私断扫门。

【示例】

〔长扫朱门〕 唐·李山甫《送职方王郎中》:“此生长扫朱门者,每向人间梦粉闱。”

〔丞相扫门人〕 唐·刘禹锡《酬淮南牛相公述旧》:“初见相如成赋日,寻为丞相扫门人。”

〔耻为丞相扫〕 清·郁植《悲歌》之六:“有琴耻向贵主弹,有门耻为丞相扫。”

〔空扫相门〕 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久留郎署终难遇,空扫相门谁见知?”

〔埽门士〕 唐·杜牧《寄崔钧》:“自愧埽门士,谁为乞火人?”

〔扫丞相门〕 唐·骆宾王 《自叙状》:“然而进不能谈社稷之务,立事寰中; 退不能扫丞相之门,买名天下。”〔扫门〕 唐·刘长卿《奉和杜相公新移长兴宅》:“有地先开阁,何人不扫门。”

〔扫门求见〕 清·黄景仁《上朱笥河先生》:“言公相士无成规,扫门求见君无迟。”

〔扫门踪魏勃〕 唐·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扫门踪魏勃,开阁伫孙弘。”

〔相门洒埽〕 清·钱谦益《癸未四月吉水公诣阙》之三:“仕路揶揄诚有鬼,相门洒埽岂无人。”


猜你喜欢

  • 儿女识韩康

    源见“韩康卖药”。谓高士避名而名著。宋陆游《书意》诗:“一事尚须深自咎,街头儿女识韩康。”

  • 绕梁遏云

    源见“馀音绕梁”、“响遏行云”。形容歌曲的高妙动人。明臧懋循《元曲选后集序》:“按拍者既无绕梁遏云之奇,顾曲者复无辍味忘倦之好,此乃元人所唾弃,而戾家畜之者也。”并列 绕,环绕。遏,阻止。余音绕梁,响

  • 孤鸾照镜

    源见“镜鸾”。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南朝 陈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并列 典出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置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

  • 惟圣知圣,惟贤知贤

    只有圣人才能了解圣人,只有贤人才能了解贤人。 表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彼此相知。语出汉.王符《潜夫论.本政》:“同明相见,同听相闻,惟圣知圣,惟贤知贤。”也引作〔惟贤知贤,惟圣知圣〕。《三国志.魏

  • 三神丘

    同“三神山”。唐白居易《题海图屏风》诗:“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 得玄珠

    源见“探骊得珠”。得到黑色的明珠。喻得道。宋张揖《满江红.题马蹄山壁》词:“记前回、赤水得玄珠,骊龙睡。”

  • 千呼万唤始出来

    再三的呼唤才肯出来。 表示不轻易露面。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柳琴《毛主席与溥仪合影照片今何在》(《光明日报》1993年7月13日):“吕厚民希望这张照片能‘千

  • 差强人意

    意谓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今谓还能使人满意。吴汉(?-44年),字子颜,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从光武帝定天下,拜大司马,封舞阳侯。他能吃苦耐劳,每次随光武帝出征,帝未休息,他就规规矩矩地站在旁边。其他

  • 合浦夜光

    同“合浦珠”。唐李峤《珠》诗:“昆池明月满,合浦夜光回。”

  • 不讳之路

    《后汉书.安帝纪》:“闲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而所对皆循尚浮言,无卓尔异闻。”不讳之路,指直言敢谏无所避讳之路。《旧唐书.颜真卿传》:“君子难进易退……朝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