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捉刀人

捉刀人

世说新语.容止》:“魏武(曹操)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据梁刘孝标注引《魏氏春秋》说:“武王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使崔季珪(《三国志.魏书.崔琰传》:“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闲(间)谍(古代又称细作,即负有特殊使命,侨装侦探敌情的人)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据唐刘知几辨此非事实。见《史通.暗惑》。

三国时,曹操接见匈奴的使臣,自己认为相貌不足以威震外域,便使崔季珪代替自己接待来使,自己捉刀立在床头前,以充侍御。然后曹操派人探听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来使却认为床头捉刀人是真正的英雄。

后因此事称代人作文为“捉刀”,称代人作文的人为“捉刀人”。

《唐书.刘沔传》:“(沔)客振武将军范希朝署。牙将军中大会,沔捉刀立堂下,希朝奇之,谓曰:‘后日必处吾坐。’”此即暗用其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鸿渐》:“赵以巨金纳大僚,诸生坐结党被收,又追捉刀人。”


【典源】 《世说新语·容止》:“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即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今译】 曹操将会见匈奴使臣,觉得自己形貌丑陋,不足以使远方国家宾服,让崔琰 (字季珪) 代替自己,自己持刀立在座旁。会见已毕,曹操派奸细问使臣:“魏王怎么样?”匈奴使臣回答:“魏王很有威仪,但座旁的持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说后,派人追杀使臣。

【释义】 后以此典借称某些英雄人物; 或用以指代别人做文字。

【典形】 床上捉刀人、捉刀人。

【示例】

〔床上捉刀人〕 明 · 袁宏道 《邺城道》:“帘前挝鼓吏,床上捉刀人。”

〔捉刀人〕 清 · 丘逢甲 《柬沈友卿》:“今日人才寥落甚,英雄待起捉刀人。”


【词语捉刀人】  成语:捉刀人汉语词典:捉刀人

猜你喜欢

  • 哭途阮籍

    源见“哭穷途”。喻指穷途失路之人。唐罗邺《春过白遥岭》诗:“返驾王尊何足叹,哭途阮籍谩无聊。”

  • 太白食月

    参见:看太白

  • 斥仙

    汉.王充《论衡.道虚篇》:“(项)曼都好仙道,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见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东西。居月之傍,其寒凄怆,口饥

  • 蟪蛄

    源见“蟪蛄疑春秋”。比喻孤陋寡闻的俗士。唐杜牧《题魏文贞》诗:“蟪蛄宁与霜雪期,贤哲难教俗士知。”【词语蟪蛄】   汉语大词典:蟪蛄

  •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明.徐?《杀狗记.谏兄触怒》:“他纵无怨恨之心,奈何无顺从之美,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山河的面貌容易改变,而人的天赋个性却很难转变。因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极言人之性格一但形成,就难以改造它。

  • 婴鳞

    同“犯鳞”。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出而从仕,有狂狷婴鳞之愚。”宋李昴英《水调歌头.寿参政徐意一》词:“鲠鲠婴鳞语,不改铁石坚。”【词语婴鳞】   汉语大词典:婴鳞

  • 当路子

    源见“当路”。有权势居要位的人。三国 魏阮籍《咏怀》诗之十四:“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唐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叹息当路子,干戈尚纵横。”清严允肇《哀淮人》诗:“寄语当路子,闭籴非良谋。

  • 安丘壁里藏

    源见“复壁埋名”。指隐匿避难。清毛奇龄《徐允哲读予文稿辱贻二绝微及予旧事感生于心依韵奉和》之一:“素衣何幸变为苍,长就安丘壁里藏。”

  • 五斗折

    同“五斗折腰”。柳亚子《浙游杂诗》:“彭泽羞为五斗折,秦庭肯受大夫封。”【词语五斗折】   汉语大词典:五斗折

  • 悲邻笛

    源见“山阳笛”。指哀念亡友。唐白居易《闻乐感邻》诗:“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词语悲邻笛】   汉语大词典:悲邻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