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捕风捉影

捕风捉影

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后以“捕风捉影”喻虚幻不实或无根据地臆测。《朱子语类》卷六九:“若有一豪之不实,如捕风捉影,更无下功处,德何而进?”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且术士之喜言怪诞……并造出无数捕风捉影之说,观形察色之机,以肥囊利己。”


并列 抓风抓影是抓不到的,比喻虚妄的事情。也指说话、办事没有真实根据。语本《汉书·郊祀志》:“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影),终不可得。”张贤亮《小说中国》:“虽然他们仍会随大流,喜欢大呼窿,集体地~,集体地说云就是雨,一会儿全民抢购,一会儿会民‘下海’。”△比喻虚妄或无根无由的事。→无中生有 ↔言之凿凿。 也作“捕风系影”、“捕影拿风”、“捕影捞风”、“捕影系风”、“握风捕影”、“扑风捉影”、“捉影捕风”、“捉风捕月”、“捉风捕影”、“捉影追风”。


解释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出处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荡荡如系风捕景,终不可得。”

西汉成帝晚年,因为没有儿子,就特别喜欢鬼神之事。许多上书谈祭祀和方术的人,都得到了待诏的官职。这些人大搞祭祀和方术,花费巨大,但都没有明显的功效。谷永就劝说皇帝道:“我听说要明了天地的本性,就不可被神怪迷惑;要知道万物的性情,就不可被不同的种类蒙蔽。那些方术之士背弃了仁义的正道,不遵守五经的言论,大肆称说怪异鬼神,都是些欺骗众人的邪恶之徒。他们依靠旁门邪道,心怀虚伪,以欺诈君主。听他们的谈论,滔滔不绝,好像马上就可以遇到仙人,假如去访求仙人,却空空荡荡,如同想抓住风捉住影一样,始终不能求得。因此,英明的君主远离他们,不会听从他们的胡言乱语。《论语》曾说过:‘孔子不谈怪异和鬼神。’希望陛下远离这些事情,不要让邪恶的人有可以窥视朝廷的机会。”谷永说得确实很有道理,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近义道听途说

反义耳闻目睹

例句

算命的人喜欢说一些谁也听不懂的怪诞言语,再制造出一些捕风捉影的说法,察言观色,骗取钱财。


【词语捕风捉影】  成语:捕风捉影汉语词典:捕风捉影

猜你喜欢

  • 赏音人

    源见“伯牙鼓琴”。指心心相印的知己。宋黄庭坚《玉芝园》诗:“爱君雷氏琴,汤汤发朱弦。但恨赏音人,太半随逝川。”

  • 登台拜将

    同“登坛拜将”。《说岳全传》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连动 登上高台,被授予将领职位。语出《说岳全传》4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诸义平《第二十九标首义纪实》

  • 铜马帝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光武击铜马(指农民起义军铜马军)于鄡……悉将降人分配诸将,众遂数十万,故关西号光武为铜马帝。”后因称汉光武帝刘秀为“铜马帝”。清吴伟业《读光武纪》诗:“始知铜马帝,远胜执金吾

  • 阿修罗战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毘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心生瞋恚,与四兵往攻帝释,立大海水,踞须弥顶,九百九十九手同时俱作,撼喜见城,摇须弥山,四大海水,一时波动。释提桓因惊怖惶懼,靡知所趣。时宫有神白天王言:莫

  • 陶公秫

    同“陶令秫”。元丁复《题稚川山水》诗:“陶公秫熟五十亩,往往为酒愁无钱。”

  • 程生倾盖

    同“程孔倾盖”。清袁枚《寄鱼门舍人一百韵》:“袁 粲通门日,程生倾盖时。”

  • 唯唯诺诺

    卑恭顺从之意。韩非子认为,臣下对于君主构成威胁有八个方面,其中第二种叫做“在旁”。什么叫在旁,就是那些整天凑集在君主身旁的倡优侏儒和伺候君主生活起居的人。他们对于君主有命则应,有问则对。即使君主不说话

  • 犬足生氂

    《后汉书.岑彭传》附《岑熙》:“岑熙尚安帝妹涅阳长公主。迁魏郡太守,招聘隐逸,与参政事,无为而化。视事二年,舆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狗吠不惊,足下生氂。……”东汉岑熙很有

  • 罗袜生尘

    源见“洛神”。形容仙女、女子体态轻盈,行步飘逸。宋黄庭坚《两同心》词:“隐隐似、朝雨行云,弓弓样、罗袜生尘。”

  • 白楼赏

    《世说新语.赏誉》:“孙兴公、许玄度共在白楼亭,共商略先往名达。林公既非所关,听讫云:‘二贤故自有才情。’”晋.孙绰、许询、支道林曾在山阴白楼亭游赏闲谈。后用为咏游赏之典。唐.陈子昂《夏日游晖上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