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擪笛傍宫墙

擪笛傍宫墙

全唐诗》卷四百十九元稹《连昌宫词》:“李謩擪(音yè,用手指按)笛傍宫墙,偷得新翻数般曲。”其后自注说:“明皇尝于上阳宫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诘验之。自云:‘其夕窃于天津桥玩月,闻宫中度曲,遂于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长安少年善笛者李謩也。’明皇异而遣之。”

唐玄宗李隆基擅长音乐,一年正月十四夜晚,他在上阳宫自制了一首新曲,还没有来得及排练演唱。上元之夜,他微服出游观灯,忽然听到酒楼上有人用竹笛吹奏这支曲子,大为吃惊。第二天,他秘密派人把吹笛人抓来审问,才知道是长安少年李謩,在制曲的当夜,李在天津桥上听到后,偷偷地把它记录下来。

后用这个典故常比喻长于乐律,善作新声,或借咏音乐演奏之事。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出《骂筵》:“差役:今日老爷们秦淮赏雪,吩咐带着女客,席上验看哩。沈(公宪)、张(燕筑):既是这等,我们先去了,正是:传歌留乐府,擪笛傍宫墙。”


猜你喜欢

  • 离群索居

    亦可略作“离索”。群,原指同门朋友;索,散。离群索居。谓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子夏死了儿子,伤心地哭瞎了眼睛,曾子去安慰他。子夏哭着说,天啊!我有什么罪过啊!曾子生气地对他说,你怎么无罪,我和你共受业

  • 葛陂筇竹

    源见“杖化龙”。指化为龙的竹杖。明高启《偃松行》:“葛陂筇竹亦腾化,神物终于可久羁。”

  •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人类社会的产生已经很久了,一个时期太平,一个时期又混乱。 意谓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就是在“一治一乱”中发展的。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二》:“天下之生久

  • 骑凤奏箫

    源见“乘鸾”。结成美满的姻缘。清舒位《古意四首寄海珊》之一:“何处然犀求玉镜,又看骑凤奏琼箫。”

  • 膏自销

    《汉书.两龚传》:“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好学明经,为郡吏。后因王莽篡国,胜以受汉家厚恩,岂能以一身事二姓,遂不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门人衰絰治丧者百数。有父老来吊,哭甚哀,既而曰:‘嗟呼!薰

  • 处士横议

    处士:古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横议:恣意议论。 处士们议论纷纷。 古时认为是天下无道的迹象。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明.袁袠《距伪篇.世纬》卷下:“周衰,处士横

  •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此意谓长相丑陋,其貌不扬。也常用以指人遭虐待,或被病魔缠绕折磨后蓬头垢面,心力交瘁的凄惨景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 石破天惊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声高亢激越,有惊天动地之势。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清吴伟业《夜游虎丘.试剑石》:“石破天惊出匣时,中宵气共斗牛期。”清

  • 楚宫腰

    《墨子.兼爱中》:“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又《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因以“楚宫腰”称美女子纤细的腰肢,或代指美女。南

  • 砺兵秣马

    见“厉兵秣马”。明·朱元璋《皇陵碑》:“~,静看颉颃。”【词语砺兵秣马】  成语:砺兵秣马汉语大词典:砺兵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