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宣公二年》:“宣子(赵盾)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后汉书.舆服志上》:“诸车之文:乘舆,倚龙伏虎。……皇太子、诸侯王,倚虎伏鹿。……公、列侯,倚鹿伏熊,黑轓,朱班轮,鹿文飞軨九斿降龙。”汉代典制,公卿和列侯的车轼,倚鹿伏熊(车前横木绘有熊伏卧之像)
源见“哭穷途”。喻指陷于困境、无路可走的悲哀。清张问陶《由睫巢移居竹尾小楼》诗:“人有阮生泪,楼绝庾公尘。”【词语阮生泪】 汉语大词典:阮生泪
庸人:平庸的人;自扰:自己扰乱自己。平庸之人自找麻烦。出自唐陆象先语。陆象先,本名景初,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人,举制科及第,历任扬州参军事、洛阳府尉、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等职。唐睿(ruì瑞)宗景云年间
源见“钧天广乐”。借指入仙境,听仙乐。南朝 陈徐陵《报德寺刹下铭》:“赵梦钧天,秦游帝阍。”
《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韦昭注:“三,君、父、师也。”后因以“在三之礼”谓礼敬君、父
同“三户亡秦”。柳亚子《赠李瑞熙》诗:“袖底田郎诗谶壮,好凭三户赶豺狼。”
同“丹砂井”。唐顾况《山中》诗:“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词语丹井】 汉语大词典:丹井
同“优柔餍饫”。明宋濂《故东吴先生吴公墓志铭》:“遐迩学徒,争奔走其门,先生随其资器,孳孳训迪,必使优柔厌饫而后已。”见“优柔餍饫”。明·宋濂《故东吴先生吴公墓碣铭》:“遐尔学徒,争奔走其门,先生随其
原作“道合志同”。志:志向;道:道路,指信仰。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一致。魏文帝曹丕时,选官不看真才实学,而以门第出身来决定高下。曹植(事迹见前,“下笔成章”条)当时被曹丕幽居在东阿,便上疏曹丕陈述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