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曳裾王门

曳裾王门

曳(yè叶):拖。裾(jū居):外衣的大襟。“曳裾”就是长襟拖地。“曳裾王门”描绘了出入王侯之门的形象,齐(治今山东临淄)人邹阳,善文辩。初从吴王刘濞(bì必),写有《上吴王书》,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其中说道:“我听说蛟龙昂首奋翼,就会浮云雨雾顺势而来;圣明的王侯磨砺志节、提高道德,那么谋士贤臣就会慕名投奔。现在,如果我奋其智能,极尽谋虑,那么可在任何一个诸侯国博取官爵;如果我善于掩饰自己的内在想法,那么任何一个王侯之门我都可以曳裾而入,充当食客的。”后以“曳裾王门”为言奔走投靠权贵之门的典故。

【出典】:

汉书》卷51《邹阳传》2338、2340页:“邹阳,齐人也。”“其辞曰:‘……臣闻交(蛟)龙襄首奋翼,则浮云出流,雾雨咸集。圣王底(通“砥”,磨砺)节修德,则游谈之士归义思名。今臣尽智毕议,易精极虑,则无国不可奸(通“干”,干渴追求);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例句】:

唐·李白《行路难》之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唐·顾况《闲居述怀》:“贫居谪所谁推毂,仕向侯门耻曳裾。” 唐·朱长文《送李司直归淅东幕兼寄鲍将军》:“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将军。” 唐·吕温《道州酬送何山人之容州》:“匣有青萍筒有书,何门不可曳长裾。” 唐·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宋·曾巩《简翁都官》:“倦游公府曳长裾,笑上扁舟指旧庐。” 清·顾炎武《酬李子德二十四韵》:“客舍轻弹铗,王门薄曳裾。”


述补 曳,拖;裾,衣服的大襟。奔忙于王侯权贵的门下。语本汉·邹阳《上吴王书》:“饰固陋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唐·李白《行路难》诗:“弹剑作歌秦苦声,~不称情。”※曳,不读作zhuài。△多用于际遇方面。→趋炎附势 ↔贫贱骄人 曳尾涂中


【词语曳裾王门】  成语:曳裾王门汉语词典:曳裾王门

猜你喜欢

  • 兔刻毛

    《后汉书.梁冀传》:“又起菟(同兔)苑於河南城西,经亘数十里,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移檄所在,调发生菟,刻其毛以为识,人有犯者,罪至刑死。尝有西域贾胡,不知禁忌,误杀一菟,转相告言,坐死者十

  • 张俭无家

    源见“望门投止”。指漂流无依。清汤贻汾《百字令.题石敦甫司马松菊犹存图》词:“谁识张俭无家,江湖满眼,百口怜鸿爪。”

  • 翼奉观性

    《汉书.翼奉传》:“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故曰:‘察其所由,省其进退,参之六合五行,则可以见人性,知人情。难用外察,从中甚明,故诗之为学,情性而已。五性不相害,六情更兴废。观性以历,观情以律,

  • 试周郎

    源见“周郎顾”。谓请知音者评试。唐王绩《咏妓》:“不应令曲误,持此试周郎。”也指有意试测对方情意。宋贺铸《诉衷情.试周郎》词:“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

  • 桓生笛

    同“桓伊笛”。清宋琬《次既庭来韵》:“月明恨隔桓生笛,岁晏愁闻蔡女笳。”

  •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意谓三十岁能够知书识礼,自立于社会;四十岁就对世事的了解不感迷惑了。语出《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唐.韩愈《答张籍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吾于圣人既过之,犹惧不

  • 弱不胜衣

    形容人纤瘦柔弱得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 ㄕㄥ shēng 生)其衣。”瘠( ㄐㄧˊ jí 级):瘦。《洞冥记》:“汉宫人丽娟,善歌,体弱殆不胜

  • 大横庚

    《史记.孝文本纪》:“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代王报太后计之,犹与未定。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代王曰:‘寡人固已为王矣,又何王?’卜人曰:‘所谓天王者

  • 羹墙如见

    同“羹墙见尧”。明张居正《请敷陈谟烈以裨圣学疏》:“良以羹墙如见,自不忘继志之思。”清方苞《圣主临雍礼成颂》:“先圣之揆,后圣时宪,精意所通,羹墙如见。”【词语羹墙如见】  成语:羹墙如见

  • 潘江

    同“陆海潘江”。唐骆宾王《和李明府》:“藻掞潘江澈,尘虚范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