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望洋兴叹

望洋兴叹

原指看见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今多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无从着手,而感到无可奈何。秋天时节,大水漫溢,很多小河流水注入大河,水势浩浩荡荡,淹没沙洲,不辨对岸牛马。这时,河伯洋洋自得,以为天下美景都在自己这里了。他顺着水势,一直向东,到了北海,向东一望,茫茫大海,不见崖岸。这时,河伯才改变了态度,望着大海对海神叹道,俗话说,懂得一点道理,以为谁也不如自己,正是说的我这样的人啊,而且,我听说,有的人竟然瞧不起孔子和伯夷,起初,我还不信,现在我看到你无边无际,才知道这是真的了。我若不来你这里,就危险了。将要被那些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所耻笑了。

【出典】: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诸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己莫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例句】:

元·吴莱《次定海候涛山》:“寄言漆园叟,此去真望洋。” 清·刘坤一《致胡筱蘧侍郎》:“若复畏繁难,慎讥笑,势必中止,将来逾远逾湮,虽班马复生,亦徒望洋兴叹。”


连动 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现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语本《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例]《顺天时报》载北京群才胡同附中主任欧阳晓澜女士不许剪发之女生报考。致此等人多有~之概云云。※兴,不读作xìng。△贬义。描写人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仰屋兴嗟 ↔自强不息。也作“望洋惊叹”。


【词语望洋兴叹】  成语:望洋兴叹汉语词典:望洋兴叹

猜你喜欢

  • 西抹东涂

    源见“东涂西抹”。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宋陆游《和陈鲁山》之九:“窭儒可怜生,西抹复东涂。”【词语西抹东涂】  成语:西抹东涂

  • 瓜李之嫌

    源见“瓜田李下”。比喻处在被怀疑的境地。《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幸遇英雄相救,指望托以终年,谁知事既不谐,反涉瓜李之嫌。”见“李下瓜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薏苡

  • 婪尾酒

    参见:婪尾【词语婪尾酒】   汉语大词典:婪尾酒

  • 围棋别墅

    源见“围棋赌墅”。指谢安表现出的雄才大略和从容镇定的风度。宋李曾伯《沁园春.庚子登凤凰台》词:“把酒新亭,围棋别墅,老气当时何壮哉!”

  • 和盘托出

    毫无保留地端出来。《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饭罢,田氏将庄子所著《南华真经》及《老子道德》五千言,和盘托出,献于王孙。”后引申为形容说出事物的全部情况。清代黄羲之《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

  • 殷浩才略

    《世说新语.品藻》:“殷侯(浩)既废,桓公(温,字元子)语诸人曰:‘少时与渊源(殷浩字)共骑竹马,我弃去已辄取之,故当出我下。’”桓温素轻殷浩,举少时骑竹马游戏之事,意在说明浩从小就不如自己。后因用为

  • 颐隐于脐,肩高于顶

    颐:面颊。隐:隐伏。 面颊隐藏在肚脐下,肩膀高过于头顶。 形容人体佝偻畸形。 也比喻文章格局错乱。语出《庄子.人间世》:“支离疏者,颐隐于脐,肩高于顶。”清.归庄《玉山诗集序》:“按其格,有颐隐

  • 置之高阁

    源见“束之高阁”。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清黄宗羲《蒋万为墓志铭》:“二场三场,置之高阁,去取止在头场。”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纵有黄帝《握奇》、太公《阴符》、孙 吴心法,诸葛八阵,或置之高阁,

  • 烹蛇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十载:晋元嘉中,广州有三人同入山中伐木,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汤始热,便闻林中如风雨声,须臾,有一蛇大十围,长四五丈,径来汤中衔卵去,三人无几皆死。后以“烹蛇”谓多事会招

  • 沧海桑田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京家。”(后王方平请麻姑至)“蔡京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可十八、九许,……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古代传说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