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未能免俗

未能免俗

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晋阮咸,字仲容,咸叔阮籍曾任步兵校尉,故称阮步兵),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衣物,阮咸却挂一条粗布围裙于院中,聊以应俗。后因以“未能免俗”、“阮郎贫”用为傲俗或从俗的典故。

唐.李商隐《七夕偶题》诗:“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金.元好问《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诗:“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表达出奉命赴官与思欲归乡的矛盾心情。


述宾 没能摆脱一般习俗的影响,指行动受到习惯势力的影响而不得不随俗。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朱文公文集》卷59:“凡此皆近世沦陷邪说之大病,不谓明者亦~,而有此言也。”△多用于描写不得不随俗。→入乡随俗循规蹈矩 墨守陈规


【典源】《世说新语·任诞》:“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注引《竹林七贤论》曰:“诸阮前世皆儒学,善居室,唯咸一家尚道弃事,好酒而贫。旧俗,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烂然锦绮。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挂犊鼻裈也。”《晋书·阮咸传》亦载,文大略同。

【今译】 魏晋时阮咸字仲容,家住在道南,其他阮家住在道北。北阮都是富人,南阮家贫。七月七日,风俗要晾晒衣服,北阮晒的衣服都是纱罗绸缎的,阮咸用竹竿挂出大布制的短裤 (一说围裙) 在院子里晒。有人奇怪,问他,他答道:“不能免俗,用它应个景吧。”

【释义】 后以此典指未能免除俗事;也用以指家贫。

【典形】 免俗未能、南阮贫、阮郎裈、阮咸裈、晒犊鼻、晒裈、摊裈、庭中犊鼻、未能免俗、悬犊鼻、穷巷南阮、阮家贫、南北阮。

【示例】

〔免俗未能〕 宋·范成大《胡宗伟罢官改秩》:“君言薄官淡无味,免俗未能聊复尔。”

〔南阮贫〕 明·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之一:“今朝春比昨朝春,北阮翻成南阮贫。”

〔阮咸裈〕 清·程先贞 《还山春事》:“短袖独挥王导扇,长竿唯晒阮咸裈。”

〔晒犊鼻〕 唐·李商隐 《七夕偶题》:“明朝晒犊鼻,方信阮郎贫。”

〔晒裈〕 清·王夫之《读甘蔗生遣兴诗》:“俗客晒裈聊尔尔,比邱休夏自如如。”

〔摊裈〕 清·王夫之《落花诨体》之一:“唐突西施从喝道,诙谐南阮任摊裈。”

〔庭中犊鼻〕 唐·李颀《别刘锽》:“庭中犊鼻昔常挂,怀里琅玕今在无。”

〔未能免俗〕 宋·陆游《自诒》之二:“无可奈何犹食粟,未能免俗学浇蔬。”

〔悬犊鼻〕 清·程先贞《秋兴》:“竿揭秋风悬犊鼻,盘余朝露剥鸡头。”


【词语未能免俗】  成语:未能免俗汉语词典:未能免俗

猜你喜欢

  • 仲华遇主

    《后汉书.樊晔传》:“樊晔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与光武少游旧。建武初,征为侍御史,迁河东都尉,引见云台。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仍赐晔御食,及乘舆服物。因戏之曰:

  • 子贱歌

    源见“鸣琴化治”。喻指好的政绩。晋潘岳《河阳县作》诗之二:“位同单父邑,愧无子贱歌。”

  • 悬貆素飡

    源见“尸位素餐”。喻无功受禄。汉 焦赣《易林.复之屯》:“悬貆素飡,食非其任。”

  • 京洛衣尘

    同“京洛尘”。唐赵嘏《经无锡县醉后吟》诗:“京洛衣尘在,江湖酒病深。”

  • 鹿门携

    源见“鹿门采药”。谓举家遁隐。唐杜甫《遣兴》诗:“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 等身著作

    源见“等身书”。叠起来与身高相等的著作。形容著作之多。柳亚子《呈符老宇澄》诗:“等身著作推君健,旷世才名愧我虚。”见“著述等身”。【词语等身著作】  成语:等身著作汉语大词典:等身著作

  • 封人愿

    源见“华封三祝”。喻指臣下对帝王的祝愿。唐钱起《观法驾自凤翔回》诗:“欲识封人愿,南山举酒杯。”【词语封人愿】   汉语大词典:封人愿

  • 杨叶百穿

    源见“百步穿杨”。形容射术高超。亦比喻料事或谋划极其准确。唐刘禹锡《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诗:“杨叶百穿荣会府,芝泥五色耀天庭。”

  • 焦尾枯桐

    同“焦尾琴”。《红楼梦》八九回:“黛玉笑道:〔这张琴〕虽不是焦尾枯桐,这鹤仙凤尾,还配得整齐。’”【词语焦尾枯桐】  成语:焦尾枯桐汉语大词典:焦尾枯桐

  • 门前冷落车马稀

    形容住处僻静,门户冷冷清清的样子。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赵保国《周林:给人体调频》(《光明日报》1993年4月17日):“三月初,一贯‘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团结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