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束缊乞火

束缊乞火

束缊(yùn运):把乱麻搓集成引火绳。乞火:向邻居借火种。汉刘邦即位时,以长子齐悼惠王刘肥为齐王,以曹参为相国。当时,蒯通在曹参手下当宾客。有人劝蒯通向曹丞相荐举历史上曾有过失但颇有才干的隐士梁石君和东郭先生。蒯通答应下来,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夜里丢了一块肉,婆婆认为是媳妇偷走的,盛怒之下把媳妇赶出家门。清晨,媳妇向邻里老太太告辞,老太太说:“你先慢慢走,我现在就让你家人去追回你!”老太太用乱麻捆扎成一个火把,到丢肉那家去借火,说:“昨天夜里,我家的狗不知从哪弄来一块肉,互相争斗,咬死了一条狗,请借个火去煮狗肉。”那户人家听后,知道是错怪了媳妇,立刻跑着追回那被赶走的媳妇。蒯通认为用这种束缊乞火的方法可以达到为人剖白嫌疑的目的,并向曹丞相荐举了人材。后以此典比喻为人说情剖白嫌猜或指推荐人材。

【出典】:

汉书》卷45《蒯通传》2166页:“至齐悼惠王时,曹参为相,礼下贤人,请(蒯)通为客。”“客谓(蒯)通曰:‘先生之于曹相国,拾遗举过,显贤进能,齐国莫若先生者。先生知梁石君、东郭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臣请乞火于曹相国。’”

【例句】: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于齐邻;邯郸下客,郊处囊于赵相。” 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于善邻。” 唐·杜牧《寄崔钧》:“自愧扫门士,谁为乞火人?” 唐·杜牧《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投抒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辞。” 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 宋·黄庭坚《次韵孙子实寄少游》:“谁能借前筹,还妇用束缊。” 宋·方岳《三虎行》:“打门声急谁氏子,束缊乞火霜风寒。”


见“束缊请火”。《汉书·蒯通传》:“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非还妇之道也,然物存相感,事有适可。”


【典源】 《汉书·蒯通传》:“客谓通曰:‘……先生知梁石君、东郭先生世俗所不及,何不进之于相国乎?’通曰:‘诺。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清火于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故里母非谈说之士也,束缊乞火非还妇之道也,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臣请乞火于曹相国。’”

【今译】 汉代有人劝蒯通向相国曹参推荐贤士梁石君、东郭先生。蒯通说:“好。我家乡有个妇人,与同村的老大娘们关系很好。妇人夜间丢了肉,她婆婆认为是她偷了,发怒将她赶走。妇人早晨去向各位大娘辞别,有位大娘说:‘你慢慢走,我一定让你家人去追回你。’然后用碎麻捆成把去向她家借火种,说:‘昨天夜里,家里狗得到块肉,互相争斗咬死了,借个火去煮死狗。’妇人家中听了,马上赶去将妇人追回。这虽然不是还妇之道,但通过这样的措辞可以达到目的。我也去向曹相国乞火吧。”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善于向人说情、推荐。

【典形】 临淄遣妇、乞火、乞火人、束缊、乞火无人。

【示例】

〔临淄遣妇〕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是以临淄遣妇,寄束缊于齐邻。”

〔乞火〕 宋·徐铉《大宋左千牛卫上将军陇西公墓志铭》:“投杼致慈亲之惑,乞火无里妇之辞。”

〔乞火人〕 唐·杜牧《寄崔钧》:“自愧埽门士,谁为乞火人?”

〔束缊〕 宋·黄庭坚《次韵孙子实》:“谁能借前筹,还妇用束缊。”


【词语束缊乞火】  成语:束缊乞火汉语词典:束缊乞火

猜你喜欢

  • 潘令花千树

    同“潘县花发”。明瞿式耜《送蒋南陔补任建安》诗之二:“因栽潘令花千树,暂别元卿竹万竿。”

  • 贤竹林

    源见“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阮籍与阮咸为叔侄。后因以“贤竹林”为对他人叔侄的敬称。《儒林外史》四六回:“弟就要去拜虞博士并庄徵君贤竹林。”【词语贤竹林】   汉语大词典:贤竹林

  • 醒醉皆狂

    同“醒亦能狂”。清张问陶《三鼓扣茶山门乞酒对饮达旦》诗:“即看一世真游戏,醒醉皆狂两次公。”

  • 李仙

    同“李膺仙”。唐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诗:“犹轻五车富,未重一囊贫。李仙非易托,苏鬼尚难因。”【词语李仙】   汉语大词典:李仙

  • 丰城神物

    源见“丰城剑气”。指龙泉剑,太阿剑。《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白虹贯日,便知易水奸谋;宝气腾空,预辨丰城神物。”【词语丰城神物】  成语:丰城神物汉语大词典:丰城神物

  • 雪中送炭

    《宋史.太宗纪二》载: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二月壬戌,“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这是“雪中送炭”的典事本源,后因用为比喻济人之急。宋.范

  • 退三舍

    同“退避三舍”。明都穆《南濠诗话》:“其《朝云》三律,皆集古句而成,若出自一手,而不见其牵合。本朝集句,虽多其人,盖不止于退三舍也。”【词语退三舍】   汉语大词典:退三舍

  • 纳牖

    《易.坎》:“纳约自牖,终无咎。”程颐传:“纳约,谓进结于君之道;牖,开通之义。室之暗也,故设牖,所以通明……人臣以忠信善道结于君心,必自其所明处乃能入也。”后遂以“纳牖”谓导人于善。《明史.郑履淳传

  • 曹娥

    源见“孝女寻尸”。泛指孝女。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苗山窆石共千古,是时黄绢无曹娥。”【词语曹娥】   汉语大词典:曹娥

  • 日不暇给

    《史记.封禅书》:“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后以“日不暇给”形容事务繁忙没有空闲。《汉书.礼乐志》:“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主谓 暇,空闲。给,足。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