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

释(shì是):放下;解除。为宋太祖赵匡胤巧妙解除石守信等重要将领兵权事。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禁军兵员占全国兵力的一半以上。禁军的高级将领如石守信、王彦超、高怀德等又大都是陈桥兵变中的有功之臣。凭借军事实力而登上皇位的赵匡胤,吸取后周灭亡的教训,唯恐黄袍加身的事件再次发生,便设法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权。乾德(963968年)初年的一天,赵匡胤晚上朝见群臣后与石守信等人一起饮酒。酒兴正浓时,赵匡胤说:“不是你们的帮助,我不会有今天的皇位。但是我身为天子,却不如当节度使时那样快活,终日夜不安枕。”石守信等叩头道:“您即帝位,这是天意。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怀有二心?皇上为何口出此言呢?”赵匡胤说:“人谁不图富贵?一旦有人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你们虽不欲为,难道行吗?”石守信等恳求道:“我们愚昧,没有考虑到这些,请皇上宽恕。”赵匡胤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一般转瞬即过。你们不如给子孙多积些钱财,多置土地房屋,多买歌儿舞女,享乐一生。君臣之间也不会有什么猜忌隔阂,这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十分感激,说:“皇上能为我们考虑得这样周到,真是恩重如山!”第二天,石守信等借口有病,乞求解去禁军兵权。赵匡胤允许了他们的请求,令其都以寄禄官的身份回家,并给予优厚的赏赐。他们虽仍有官阶身份,已无实际职权。开宝二年(969年),太祖乘诸镇节度使王彦超、武行德、郭从义等人入朝晋见的机会,在后苑设宴款待。酒宴间,太祖说:“诸位都是国家旧臣,久在重镇任职,为国效力,十分辛苦,这实在不是朕礼待贤臣的本意。”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闻言,明白太祖用意,忙离席跪请道:“臣任职以来,功劳甚微,有愧陛下恩宠,如今臣已年老多病,恳请陛下恩准我解甲归田,治病休养。”太祖离座将他扶起,夸道:“爱卿真可谓是谦谦君子啊!”武行德等人却不知进退,不甘心交出兵权,大摆昔日功劳。太祖听了冷冷一笑说:“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还说它干什么?”次日,便下诏罢了武行德等节度使的职务。至此,所有高级将领的兵权都被解除。

【出典】:

宋史》卷250《石守信传》8810页:“乾德初,帝因晚朝与石守信等饮酒,酒酣(hān鼾,酒喝得很畅快。),帝曰:‘我非尔曹(你们)不及此,然吾为天子,殊(shū书,很,极)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jīn今,怜悯,怜惜)之。’帝曰:‘人生驹(jū拘)过隙(光阴过得很快)尔,不如多积金、市(购买)田宅以遗(wèi尉,留给;赠与)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守信谢曰:‘陛下念及此,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称病,乞解兵权,帝从之,皆以散官(也称阶官。宋代阶官即寄禄官。仅表示官阶身分,无实际职事。职事别立官员)就第,赏赉(lài赖,赏赐,)甚厚。”

又《宋史》卷255《王彦超传》8912页:“开宝初,彦超自凤翔来朝,与武行德、郭从义、白重赞、杨廷璋俱侍曲宴。太祖从容曰:‘卿等皆国家旧臣,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彦超知旨,即前奏曰:‘臣无勋劳,久冒荣宠,今已衰朽,愿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行德等竟自陈夙昔战功及履历艰苦,帝曰:‘此异代事,何足论?’翌日,皆罢行德等节镇。”

【例句】:

现代·刘光胜《“杯酒释兵权”的措施及其影响》:“……宋自‘杯酒释兵权’后的一些措施,使将士作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以至武备松弛,防御不力,不但宋对辽和西夏作战经常失利,到后来金兵侵扰,北宋无力抵抗,徽、钦二宗被俘,最后导致了北宋政权的灭亡。”


【词语杯酒释兵权】  成语:杯酒释兵权汉语词典:杯酒释兵权

猜你喜欢

  • 绵蕞

    源见“绵蕝”。谓经营创建。汤一鹗《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以绵蕞草创,而不求其备。”【词语绵蕞】   汉语大词典:绵蕞

  • 斗蚁成雷

    同“斗殷牛”。孙世伟《和多字韵答小柳允公并呈朴庵》:“斗蚁成雷惊蛰起,腾虹飞剑踏天磨。”

  • 斩画工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元帝(汉元帝刘奭)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音yān zhī,汉

  • 挂徐君剑

    同“挂留徐剑”。宋刘克庄《转调二郎神.三和余生日林农卿赠此词》词:“吊李白坟,挂徐君剑,零落端平同省。仅留得、老子婆娑,怎不拂衣华省。”见“挂剑之诺季札为之”。

  • 黄鹤

    源见“杳如黄鹤”。比喻一去不复返的事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八回:“本来当日定亲的地方不好,跑到那‘黄鹤一去不复返’的去处定个亲,此刻闹得新娘变了黄鹤了,为之奈何!”【词语黄鹤】   汉语大词典:黄

  • 淮阳理

    同“淮阳卧理”。唐皎然《遥酬袁使君高春暮行县过报德寺见怀》诗:“素高淮阳理,况负东山姿。”

  • 四方之志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

  • 客姓丁

    源见“辽东鹤”。指久游后归乡的人。清袁枚《过葵巷旧宅》诗:“儿时老屋喜重经,邻叟都疑客姓丁。”

  • 虾蟆食月

    《史记.龟策列传》汉.褚少孙补:“孔子闻之曰:‘……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古人蒙昧无知认为月蚀是月亮被虾蟆吃掉了。故后用为咏月蚀之典。唐.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

  • 见微知著

    从微兆中看出事物发展的趋向。宋代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连动 觉察事物的细小苗头,就能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语本《易经·系辞下》:“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