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桂林一枝

桂林一枝

晋书.郤诜传》:“(郤诜)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后以“桂林一枝”比喻人清贵拔俗,非同一般。科举时代称及第为“折桂”。

唐.白居易《长庆集》卷五六《和春深》诗之十:“折桂名惭却,收萤志慕车。”


见“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典源】《晋书·郤诜传》:“ (郤诜)累迁雍州剌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shen) 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今译】 晋代郤诜为雍州刺史,赴任前武帝在东阁为其送行,问郤诜:“你自认为怎样?”郤诜回答说:“我举贤良对策,列为天下第一,犹如桂林的一枝桂花,昆山的一片玉。”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科举考试或科举及第。

【典形】 丹枝、桂籍、桂科、桂林一枝、桂林之玉、桂苑、桂苑一枝、昆山玉、攀桂、攀仙桂、郤诜高第、郄诜桂、郤诜枝、郤枝、诜桂、诜枝、失桂、仙桂、一枝桂、一枝仙桂、折桂、擢桂、桂折一枝、郤诜联臂、折桂高枝、一枝丹桂、桂一枝、郤诜策、郤诜第、青青桂、东堂桂、一枝荣。

【示例】

〔丹枝〕 唐·罗隐《东归》:“难将白发期公道,不觉丹枝属别人。”

〔桂籍〕 宋·苏轼《汪覃秀才久留山中以诗见寄》:“飞腾桂籍他年事,莫忘山中采药时。”

〔桂科〕 唐·杜荀鹤《辞郑员外入关》:“男儿三十尚蹉跎,未叙青云一桂科。”

〔桂林一枝〕 唐·张说《洛州张司马集序》:“公增繁荣叶,桂林之一枝; 弥广源流,荆江之九派。”

〔桂苑〕 唐·元稹《授郭皎冀王府咨议制》:“领辕门之右广,假桂苑之元寮。”

〔桂苑一枝〕 唐·罗隐《东归别常修》:“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昆山玉〕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

〔攀仙桂〕 元·李好古 《张生煮海》:“抵多少跳龙门应举,攀仙桂步蟾蜍。”

〔郤诜高第〕 唐·韩翊《别汜水陈县尉》:“谷永直言身不顾,郤诜高第转名香。”

〔郄诜桂〕 清·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首折郄诜桂,行弃终生繻。”

〔郤诜枝〕 五代·和凝《小重山》之二:“正是神京烂熳时,群仙初折得,郄诜枝。”

〔郤枝〕 宋·刘筠《与客启明》:“秦痔从来易得车,郤枝今比我何如。”

〔诜桂〕 唐 · 杜牧 《洛下送张曼容》:“七叶汉貂真密近,一枝诜桂亦徒然。”

〔诜枝〕 唐·罗隐《寄大理寺徐郎中》:“官序诜枝老,幽尘范甑空。”

〔失桂〕 唐·卢纶《送魏广下第归扬州》:“独归初失桂,共醉忽停杯。”

〔仙桂〕 唐·罗隐《东归》:“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弊尽取无因。”

〔一枝桂〕 宋·陆游《荣归》:“折将蟾苑一枝桂,泛入萱堂百岁杯。”

〔折桂〕 唐·杜甫《同豆卢峰贻主客李员外》:“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擢桂〕 唐·杜甫《哭长孙侍御》:“礼闱曾擢桂,宪府屡乘骢。”


【词语桂林一枝】  成语:桂林一枝汉语词典:桂林一枝

猜你喜欢

  • 海鸥驯

    源见“鸥鹭忘机”。指人无机心,纯真质朴,异类可与亲近。唐孟浩然《还山贻湛法师》诗:“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 燕尔

    源见“燕尔新婚”。指新婚。宋 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钟辐亡家》:“时樊若水女,才质双美,其爱辐之才而妻之,始燕尔,科诏遂下。”亦指新婚夫妇欢乐亲昵。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二折:“恰新婚,才燕尔,为

  • 啖蔗过尾

    同“啖蔗入佳境”。清黄遵宪《番客篇》诗:“啖蔗过蔗尾,剖瓜余瓜囊。”

  • 岿然鲁殿

    同“岿然灵光”。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中兴已来,岭南人士咸推番禺 陈徵君 君澧、南海 谭舍人 莹为岿然鲁殿。”

  • 沧海横流

    晋范宁《〈穀梁传〉序》:“孔子睹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晋书.王尼传》:“尼早丧妇,止有一子。无居宅,惟畜露车,有牛一头,每行,辄使子御之,暮则共宿车上。常叹曰:‘沧海

  • 八九吞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后以“八九吞”比喻水势浩大。宋叶適《寄题钟秀才咏归堂》诗:“作堂虽窄海浪宽,沂水何止八九吞。”【词语八九吞】   汉语大词典:八九吞

  • 中圣人

    《三国志.魏书.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蓟,古地名,在今北京市附近)人也。太祖平河朔(泛指黄河以北的地方),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汉时设立的县名,地即今山东泰安)令,入为东曹议令史。魏国初

  • 叹良弓

    源见“烹狗弓藏”。感叹功臣遭弃。元 薛昂夫《朝天曲.咏史》曲:“沛公,大风,也得文章用。却教猛士叹良弓,多了游云梦。”

  • 坐谈客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 一家春

    形容自然或生活环境的美好。唐代王勃《山扉夜坐》诗:“林塘花月下,别是一家春。”唐代韦巨源《圣寿无疆词》:“云山九门曙,天地一家春。”【词语一家春】   汉语大词典:一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