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

原指楚国不会用人,人才相继逃往晋国。后来泛指谁会用人,人才就会流向哪里。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举因被人诬告私遣岳父王子牟逃亡外国而先后流亡郑国、晋国。他的朋友声子因这样一个有才之士为晋所用而极觉可惜。公元前547年,他自晋国出使归来,令尹子木向他了解晋国情况。他回答说,晋国的正卿不如楚国,而它的大夫却十分贤明,都是当卿的人才。好象杞木、梓木、皮革都是来自楚国一样,晋国的不少的大夫也都是从楚国去的。而后,他又列举包括伍举在内的一大批楚国人才在晋国受到重用的事实,批评楚国政策上的失误,并提醒子木这样下去会对楚国造成严重危害。子木十分害怕,将此意告知楚康王,楚王下令增加伍举的官禄爵位并派他的儿子接他回国。

【出典】: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及宋向戌将平晋、楚,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例句】:

南朝陈·沈炯《太极殿铭序》:“楩楠豫章,地沦外寇;楚材晋用,非复我求。” 唐·令狐德棻《周书·沈重传》:“不忘恋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


并列 引用别国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流为他人所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果如此讲求研练,十年以后,中国内外文武人才皆当辈出,决不致有乏才之患,亦何庸~,雇募洋师。”△用于人才方面。


【典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于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今译】 春秋时,声子出使晋国,回到楚国后,令尹子木向他了解晋国的情况,声子说,虽晋卿不如楚卿,而晋大夫却比楚大夫强,皆有公卿之才。楚臣在楚国不受重用,却在晋国发挥才干,正像杞梓 (木材) 、皮革,都是从楚地运去的一样。楚国有材,而晋国在使用。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才外流,为别国、别地所用。

【典形】 楚材、楚材晋用、晋用、杞梓、收杞梓。

【示例】

〔楚材〕 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楚材择杞梓,汉苑归骅骝。”

〔楚材晋用〕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萧公墓志铭》:“周朝以楚材晋用,不停于平章; 赵璧秦求,无论于羁远。”

〔晋月〕元·耶律楚材《和张敏之鸣凤曲韵》:“有材希晋用,失志欲刘依。”

〔杞梓〕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年可识,抱杞梓而呈才。”

〔收杞梓〕 宋·苏轼《蔡景繁官舍小阁》:“文昌新构满鹓鸾,都邑正喧收杞梓。”


【词语楚材晋用】  成语:楚材晋用汉语词典:楚材晋用

猜你喜欢

  • 一日三,三日九

    谓逐日积累,聚少成多。语出《平妖传》二〇回:“古人原说:坐吃山空,立吃地陷。一日三,三日九,那里过得半月十日,桶里吃的渐渐浅了,床头钱渐渐短了。”明.罗懋登《西洋记通俗演义》四回:“果真一清请得这个小

  • 去猛虎

    源见“渡虎”。称颂地方官吏德化辖境,除暴安良,政绩卓著。唐岑参《送颜平原》诗:“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 直镈蒙璆

    《国语.晋语四》:“官师之所材也,戚施直镈,蘧蒢蒙璆,侏儒扶庐,矇瞍修声,聋聩司火。”韦昭注:“直,主击镈。镈,钟也。蒙,戴也。璆,玉磬。不能俯,故使戴磬。”谓适当安排残疾人工作,使各得其所。宋王安石

  • 缑岭吹笙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美妙的仙乐。元 黄景奎《寄题天台杨道士素轩》诗:“琼楼奏乐霓裳冷,缑岭吹笙鹤羽轻。”【词语缑岭吹笙】   汉语大词典:缑岭吹笙

  • 塞耳盗钟

    同“掩耳盗铃”。《魏书.尒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塞耳盗钟。”见“掩耳盗铃”。《魏书·尔朱荣传》:“惟欲指影以行权,假形而弄诏,此则掩眼捕雀,~。”【词语塞耳盗钟】  成

  • 琼佩遗交甫

    源见“汉皋解佩”。借指向所爱之人赠送情物。宋 洪?《鹧鸪天.情景》词:“笑捐琼佩遗交甫,肯把文梭掷幼舆?”

  • 朽木不可雕

    《论语.公冶长》:“宰予(字子我,孔门的弟子,在齐国作官,为临淄大夫)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音wū,涂饰,粉刷)也。于予与何诛(何诛,何必责备,言责备也没有用,故不值得一责,

  • 用行舍藏

    《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孔子对弟子颜回说:“(有人)聘请我,我就去干;没有人用我,我就退隐。我想只有我和你才有这种进退的方法。”后因以指被任用则出仕,不

  • 作息

    汉王充《论衡.偶会》:“作与日相应,息与夜相得也。”后因称劳作和休息为“作息”。唐白居易《偶作》诗之二:“一日分五时,作息率有常。”【词语作息】   汉语大词典:作息

  • 鄂被

    同“鄂君被”。明张煌言《暑雨同诸子限韵仍禁江窗二字》之一:“愁满风尘侵鄂被,梦回烟树绕吴艭。”【词语鄂被】   汉语大词典:鄂被